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新一代奇骏撩拨欲望的野性最迷人 [复制链接]

1#
03:16

在祖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一路向西。

窗外的风景从秀丽一步一步变成了壮丽。

无边的戈壁是黄绿相间的沙和草,断断续续会有几群不太白的羊,几只很黄的骆驼。

唯独看见马儿,会特别精神。

老人说,马儿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我倒是听说相马之道里上品称为“奇骏”,巧的是彼时的座驾亦为奇骏。

只可惜我没那个眼力在马群里用目光追。

倒不如只是看,看那难得一见,无鞍,无绳的马儿在戈壁上奔腾,携卷着滚滚烟尘。

一边驾着车在柏油马路上追,让油门释放内心难掩的兴奋。

这快乐是真的呀,在无车、无人的路上狂奔。

当然,我对全新奇骏在沙漠里表现的期待也是真的。

从02年以进口的身份进入中国,奇骏迎来第四代更新了。

光是样式,里里外外都难觅旧款的影子。

虽然轴距(mm)上还是和上一代保持了一致。

但我认为这是两套理念下的数据巧合。

我一直秉持一个观念,无论品牌和车型,触及换代那便是全新的产品,过多地和自己的上一代作比较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

譬如操控和上一代比有了哪些提升,空间和上一代比出现了哪些变化,动力又多了几分等等,这样的测评和结论就是毫无主见且模式化的废话。

传承是抽象的,进化才是具体的。

我们说奇骏有进取,探索的勇敢精神,那也是当代产品为了市场竞争展现出的研发本能。每一个时代都有标准,来自生活的需要。

所以,抓住时代的眼光,审判每一项性能。用生活的需要,验证每一个功能。

这样的结论才有意义。

沙漠的入口,是几个连续的硬坡,沙丘。

穿过一小片绿色,就滑到了一棵枯树旁。下了这个坡,眼前就只剩金黄,但是黄得也不够彻底,零星能看见几个不属于这里的垃圾。

有人会认为,看,那是人类征服的痕迹。

不对,那是素质教育的缺席。

哪怕是零零星星,那些工业产品的残骸也会让所有汽车品牌的节能减排显得讽刺至极。

言归正传,在枯树底下给四只轮胎放完气。从接触软沙的那一刻起,第二代的4X4-i智能四驱系统确实从主观上增添了不少信心。

驾驶者基本不需要去判断当下四驱系统的工作逻辑,因为通过方向盘,就能准确感知到,穿过这片沙地,全新奇骏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那是一种类似握住船帆绳的手感,上下左右,都直接而且清晰。

晌午,没过白云的黄沙被一层层卷起。翻滚跳动的沙砾打在脸上,手上,脚踝上,所有没有衣物阻挡的地方都是烫的。

全新的奇骏就停在我对面的沙丘上,蓝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刺眼的光。

这一刻,我和它都是孤傲的。背景越是苍茫,孤傲的气质就越是高涨。我费了好大的劲走到这个沙丘上来,替它看了一眼更远的远方。

看着无人机里的画面,远方其实和脚下一样,但心里又总感觉不同。

这种不同,类似于讨论我在广州和阿拉善看到的《教父》到底是不是同一部电影。

又或者把满目黄沙换成冰川、湖泊,不过奇骏还是蓝色的。

虽然汽车从形式上说是没有“原作问题”的,但人的心境有,就像是艺术作品里的介质,这个复杂的感知过程,每一次都不一样。

后来从沙漠里出来。“灰扑扑”的人和车畅行在公路上,远方是7点依旧不落的太阳。

车里的气氛显然还带有在沙漠里撒野的余温。

各种刺激的场景都一一被重复讨论。

我承认生活的尽头是安定,但激情都源于想“野”的心。

毫无疑问,我们对新奇骏的期待,都源自于对生活的偏爱。

我们要好看,V-Motion的设计语言就诠释了时尚和力量的平衡。哪怕这个时代,再用上分体式的大灯,前卫和硬朗的视觉冲击依旧让人过目不忘。

我们要好开,作为CMF-CD平台下的第一款SUV,全新奇骏拥有更好的车身刚性和轻量化的设计,外加无刻意拉长的轴距,操控上依然贯彻了紧凑型SUV最初的“紧凑”体感——干净、利落,不慵懒。

我们要便捷,双12.3英寸的屏幕,大尺寸的HUD显示,流畅且分辨度上乘的中控系统等等,也都属于这个时代的标准。

不可否认,双层玻璃、液压衬套等等“足料”的配件让质感得到了提升。后排车门的开启角度达到85°这样的设计细节也足够“人性”。

但奇骏,最迷人的仍旧是骨子里的野性。

我们需要这样一款产品来释放“家用”之上的精力,直视内心对刺激的欲望。

这种直视可以说是勇敢,也可以说是一种需要怂恿的大胆。

我们总需要借助些什么,去反映最真实的内心。

我记得陈丹青曾说过一番话:我们这代人口口声声都在追求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让艺术必须活生生表达这个时代,其实我们都没做到。

他那一代,正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一代。

而贾樟柯,是陈丹青口中电影界的刘小东。

他的镜头下,总是可以看见平时想说但没说的话,想做但没做的选择。

“和凯歌、艺谋还有冯小刚比,贾樟柯是不同的一种动物。”

不一样的是他的真实,从最早的《小武》,再到后来的《站台》,还是《三峡好人》也好,贾樟柯他把他们那代青年的失落感说出来了。

是一种直视,没有模式化的青春,是不规矩的,野的。

而我是从《山河故人》往《小武》“回看”的,这种回溯式的作品欣赏,不免会生出更多主观的情愫。

起码时光流逝的感慨是有的。

所以我喜欢贾樟柯,喜欢的他那种直面生活的细腻,喜欢的是那种展现真实的赤裸,喜欢的是他身上那股文明的“野”劲。

那是一种能让人看见希望,让沉寂的内心沸腾的特质。

就是刚好,奇骏也有。不是特立独行,没有玩世不恭。

这种特质,是一种觉醒的自我意识。

一种对释放克制,对生活用热爱扶持的特质。

诚然,汽车并非艺术,也远不及电影深远。但作为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习惯要求一辆汽车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生命。

要有所表达。

在进化到第四代后,奇骏骨子里的“野”,表达的是一种前卫而又克制的硬朗。

如若你刚好躁动,它势必能怂恿你释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