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饮食—III/02/05
这是第三次聊“吃”,前两次年、年,今天年,年味还在,此刻在徐州东站等车,等带我离开家去长江南的车。有点饿,出于防疫考虑,还是放弃了吃东西。也不差这一会儿,走过的一年亦如往年,“饮食”已经带给了我足够的温情。暖心的不是山珍海味,只是家常便饭,有时是三分钟搞定的简单馒头咸菜或泡面让我坚持下来忙碌的一天并有所收获,有时是三小时煮的营养汤让我享受生活滋养身心。有时候是春天的槐花饼,有时候是夏天的冷甜食,有时候是秋天的桂花糯米藕,有时候是冬天的排骨汤。四季,做给自己吃,感谢这一年的自己如此照顾自己;暑的烧烤啤酒,寒的火锅炖煮,感谢这一年有朋友同事相伴的同餐共饮和与此同时的絮絮叨叨,生活锦上添花,不快烟消云散。
??这次回家过年,或饮或食,都是暖的感觉。家人总是把最好吃的给我这个常年不着家的人,爸准备好的各种水果和零食,妈变着花样做的一日三餐,弟第一月工资和每次领奖学金带我吃的大餐,离开时奶奶塞给我的牛奶,姑父送我的他珍藏的红酒……感觉自己大概没有离开家乡,只是把家乡带到了远方。和家人有关的饮食,是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和妈妈一起包水饺,给小表弟小表妹们烤蛋挞披萨做他们爱吃的糖醋排骨,陪爸爸姑父舅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和老弟逛大街小巷的小吃吃回家必吃的济宁夹饼,返程前赶上了参加家里四五十人齐聚一堂的家族聚餐。在家虽只六天,在这温暖港湾的短暂烟火生活,足以抚慰一年的漂泊,也足以鼓励游子未来的一年。?
感谢过去一年的人间烟火温情,未来希望可以依旧用心守护“饮食”带给我和我能带给身边人的温暖!
饮食—II/06
一年了,回头再聊“饮食”,又有了不同的感受,一年前还没毕业,多数生活是在学校,只有一个1.5L的小煮锅,作为违禁电器,还时刻都在担心被阿姨没收。通常藏在箱子里,箱子锁在柜子里,偶尔拿出来,煮一碗养生粥,或一碗青菜面,虽是这种简易锅仅有的功能,但是清淡、平淡,不寡淡,暖暖的很贴心。学校餐厅的饭在心中也会有个排名——最穷的那段时间,爱极了美味又实惠的4元套餐;冬天的早晨,捧着肉三鲜的包子在图书馆外排队;寄托乡思的沂蒙杂粮煎饼那家,阿姨很亲切;西北风味的酸汤哨子面,毕业了还回去吃了几次……
偶尔放假回家(一年也仅两次),有了锅碗瓢盆燃气灶,还有了捧场的家人,妈需要补血,粥里放大枣红糖;爸的工作环境有粉尘,菜里加木耳清肺;妈喜欢豆腐、豆皮,爸喜欢豆浆、豆奶;妈喜欢咸,爸喜欢甜,而我喜欢给他们做饭。爷爷奶奶老奶奶永远都是我做什么都好吃,康哥永远都是我做什么都勉强能吃。现在,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更馋家的味道了,但回去的更少了,除了过年,小长假一般都不回家(曾写过为什么,实际上自己也不能清楚的解释为什么,*牵梦萦的家乡不急迫的想回),陪家人吃饭也通过远程视频完成。
工作后,公司餐厅成了吃饭最多的地方,和同事们边吃边聊是一种乐趣。偶尔休息在家做饭成为一种享受,1.5L的电煮锅换成了小砂锅,有了明火,有了一个炒锅。承认平日里有失一个女孩子应有的温婉,吵吵闹闹,但做饭、种花、刺绣、闲逛时,平静且满心的温柔。大概用心做饭时,是一个人袒露本性,离暴力最远的时候。也许如此,文学影视中的美食总和治愈相得益彰。最近几部日本电影反复看了两遍以上,跨越国界的食物也许不合我们胃口,人类渴望温情的内心总能共鸣。
《小森林夏秋篇》中的市子选择离开东京,回到故乡小森,小森是个青山绿水,曲径通幽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冬藏春生,夏繁秋收,四季更迭中品味生活融合了自然的滋味。市子独自耕种,采集食材,还原母亲的味道,虽然是爱情和亲情的“遗孤”,但她从不失落不抱怨,骑车飞奔在山间田间,自由奔放。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不依靠、不放弃、不矫情、不强求,她在平静中努力,期盼母亲、善待邻居,安静自然地承续自然的生存规律和方式,成长为一株坚强又闪亮的山中花蕾。市子喜欢种西红柿喜欢吃西红柿,她发现西红柿很顽强,吃剩的残余部分丢下去,种子到第二年能发新芽,摘下来的侧枝插到土里也会很快生根长大,另一方面,西红柿又很脆弱,持续的阴雨,新长出来的部分就会萎缩变茶色,停止生长,就这样枯死。这像极了我们人类,坚强和脆弱都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候可以一个人坚强冷静的面对生死,不流一滴泪,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能委屈到想哭。坚强,有时候是“我可以”,有时候是“我必须”;脆弱,有时候是“累了”,有时候是“无力”。能理解一个人再乐观也有脆弱的一天,但脆弱只能一瞬间,因为有时候身后没人,你要自己坚强,有时候身后有人,为了不连累,你要学会坚强。
《饮食女女》中,8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女性,她们为工作和恋爱烦恼,也在生活中努力奔跑,在平凡中找寻奇迹。最后的一段独白:就像地球永不停转,我们也一点点前进,生活充满惊喜,未来不可预知,但我们不需要预知,我们只需做我们自己,无论生病或健康,快乐或悲伤,希望你不要忘了好好吃饭,滋养心灵和身体,等待不知道何时会出现的那个人。虽然其中的日料叫不醒我这个传统中国胃,但其中靠谱的友情、暖暖的爱情、纯洁的童心打动了我的心。
《小花的味噌汤》中,千惠走出诊断室,可爱的笑着对男友说:“恶性肿瘤,医生说左胸最好全部切除,对不起。”男友毅然决然娶了她,她带着赴死的决心生下小花,小花四岁生日送给她小围裙和小刀,用游戏方式教小花做味噌汤。千惠告诉小花“万一妈妈不在了,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妈妈会非常难过。所以,要好好吃饭,要想好好吃饭,就要用心做饭……”所有母亲共同的心愿,让孩子努力做一个总对他人微笑,健康又坚强的好孩子。本以为生活风平浪静,不知道什么时候大难临头,恐惧失常是本性,但亲情和爱情往往能让人乐于坚持。食欲治愈心灵,更直接的是滋养身体,医院,按照吃清淡软食的医嘱,就点了份豆腐脑,本以为会很清淡,谁知道南京的豆腐脑放了很重的酱油,然后就被护士姐姐批评了。那时候任性倔强,仗着没人约束,半夜偷偷在病房外偷吃泡面。我想,要是我也有个陪我吃糙米喝味噌汤的小花,大概也会很听话。
换个话风,聊聊应季的,写着夏天名字的食物,啤酒、烧烤、拍*瓜,毛豆、花生、小龙虾……这些都在生活中,生活在江湖里,江湖在朋友间,所以和朋友们幸福的生活在江湖里,天涯也有如故里的温情。有种说法叫做:没有一顿啤酒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话,就是两顿。开心,啤酒烧烤助兴;累了,啤酒烧烤续命。酸甜苦辣咸,人间百味愿有人陪你尝;辛咸酸苦甘,人生里程愿有人能体谅。年轻的我们有幸有坐在桌子对面陪我们的人,愿意在吞下一杯后听我们喋喋不休,放下酒杯也许暂时还不知道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怎么走,前路有知己,有自己的努力,就有未来。另外,回家的路口要清楚,不管身后是否有人,是否有人管着不让你喝,或在你喝多的时候是否有人管你回家,管你茶水,都要清醒的带好钥匙找到回家的路。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七情六欲,人之常情,不管处于哪种状态,不管是安静,还是疯言乱语吵吵闹闹,都做人间温柔的观察者。
饮食中有内心安静的本我,还有喜欢的人间烟火,儒家思想中的“慎独”,新时代热情生活的“后浪”。饮食虽然能治愈,但世间治愈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饮食伴随着幸福,但能够感受到幸福的都是心里有光的人。愿所有人,三餐四季,温情并热情。
饮食—I/06
宿舍组团门口一位送外卖的大叔在打电话,远远见一位姑娘边接电话边从宿舍往门口跑,听到大叔说“跑过来的是你吗?我看到了,别跑太快,不要急,慢点……”但是,他车子上分明有急着送出去的好几单。记得研一寒假在校留宿的学生很少,食堂窗口也仅有少数几个,餐厅一楼只有"沂蒙杂粮煎饼",也是我常去寻找的家乡味道。那天从实验室回来很晚很冷,卖煎饼的阿姨说:“闺女,啥时候回家过年?”“我这还有碗鸡蛋汤,给你热热,喝了暖和点。”“后天我要回山东老家了,家里打了好几个电话了要我回去。”“现在学校人少,晚上早回去别在外面溜达”。天是冷的,鸡蛋汤是热的,心是暖的!所以,饮食是有温度的,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味觉,还有感觉。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上车的饺子常能吃到,只要是从家里坐车远行。过完年离开不用说,因为北方的饺子能在年后断断续续吃上一个月。平时回去也常能吃到,上次回家的前几天,妈就早早的问“宝贝儿,回家想吃啥?”我说:“饺子”,因为饺子是我觉得最亲切的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就连我调出来的馅、包出来的水饺形状都像极了妈妈,不过永远差点事,替代不了。下车的面吃过两次吧,因为要白天到,就要坐通宵的夜车,这样可以赶上换乘大巴车,所以到了家也只想睡觉,饭也懒得张口吃。一次到家,想洗洗睡,刚洗完澡出来,老弟给煮好了泡面,还加了俩鸡蛋,虽然味道…,知道他不懂什么“下车面”,巧了吧!一次是爷爷去汽车站接我,太累,回家放下包和老奶奶聊了两句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再一会儿醒了,是被爷爷端上来的香喷喷的面叫醒的!葱花、鸡蛋、挂面、热腾腾的汤…故事配酒,感情下饭。酒满上、菜摆上,喝着酒、夹着菜、聊着你我平凡的故事,或互相调侃丑事,或彼此吐槽现状,或深情怀念过往。一顿饭的神奇在于,它能让新朋友变成亲朋友,能让老朋友变成好朋友。辗转几个人认识的人,或朋友的朋友,或同学的同学,或同学的朋友……一顿饭可能就是你的亲朋友。也许老友多年未见,不常联系,一次机缘又坐到了一起,饭桌上重拾过往,饭后友谊如既往。初次相识,吃个饭;离别散伙,吃个饭;再次相聚,吃个饭。不管吃的是什么,重点是有人一起吃,有人操心你的吃,吃出的是友情是亲情。小时候挑食,挑的让父母着急,体弱多病,还不爱吃青菜,不爱吃肉。曾经爸夹着一块五花肉放在我嘴边说吃了给我五块钱,多诱人,20年前的五块钱简直是巨额,但是我没有为钱折腰。也是在那个时候,大概是享受到了全村最奢侈的饮食:吃各种水果喝牛奶。起初觉得吞咽牛奶如同灌药,慢慢的好像品出了奶香,就这样把我从弱女子养成了身强体壮的女汉子。再慢慢的,我就不挑食了,酸甜苦辣咸,每种食物都有他独特的味道,就像每种植物都长不用的叶子开不同的花,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情和思维,如此才有意思,欣赏就好。吃前挑挑拣拣,吃到嘴里不挑不拣,不是因为好坏不抱怨,而是因为不同能兼容。吃到的每一口饭,自己动手煮的,亲人朋友给准备的,还是在店里老板、厨师、服务员为了生计给做的端到面前的,都不仅仅是食物,寄托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希冀。带着温情、亲情和友情,希望吃饭的人吃好,希望生意兴隆、生活美好!一日三餐每口饭,不管如何得来,能吃到已感激不尽。另外,还要感激一下饮食让我们生命如此鲜活,需要的所有元素都可以从饮食中寻找。病后复查,显示贫血缺维生素,医生没有开药,建议加强营养,水果、蔬菜、肉、蛋、奶,桂圆、红枣、动物肝脏……医院那会儿,医生嘱咐饮食清淡,床头还被贴了俩字“软食”,看着心里不舒服,怎么就要求我吃“软饭”呢,还很不服气,任性随便吃,被护士姐姐批评过两次。痊愈后回来许多人的关心、叮嘱和训斥让我好像是开窍了,开始按照医嘱煮粥,慢慢地还煮出了乐趣。饮食就是这样神奇,谁做给你吃,你做给谁吃,都能带来幸福感;一起吃过饭的,喝过酒的,都能称得上朋友;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山间野味,都有独特的营养。饮食,品味道、品健康、品情感、品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