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品散文经由工大二三事 [复制链接]

1#

经由工大二三事

文/西北工业大学殷一天

十八岁那年,我离开故乡金陵,只身一人来到长安。

我将那句“那些将去的地方,都是素末谋面的故乡”,于心中默念了千万次。自以为潇洒、写下这样沉重的句子:“我想把南方的人和事放一放,一个人去北方走一趟,永远不流浪。”

我以为,只要心中有方向与光亮,无论身在何处与何方都不算流浪。

八月末,夏正盛,蝉当鸣。我只身一人、两包、三套秋衣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穿过熙攘的人群,北大门的石碑渐渐完整出现在眼前。录取通知书上反复念过无数遍的它——“西北工业大学”。熟悉的字迹有着西北的豪放却又不失工科的严谨工整。我默念,“就是这儿了。西工大,春秋四载,有幸相逢。”

01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初,周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食堂里热腾腾的面食,说着儿化音的同学,总认为我很能吃辣的食堂大叔……直到有一天,在操场上放开了心跑步时,猛然发觉秦岭山竟在自己的南方,才恍悟:我已然真正地到了北方。

这里的初秋是南京未曾有的:迷蒙不散的雾,氤氲水汽的草地与青松,湿落了满地不知名的小*花......竟然不曾有一点南方人口中干燥大西北的样子。

在一个空闲的午后,一袭卡其风衣,小麦与红果的发夹,潇洒黑色的渔夫帽,出发、去探索新世界。骑上单车,红色长裙随意地拖在风中,风是令人愉快的清凉。耳机里播放着从前最喜欢的民谣,故人已远,故曲依旧。只觉得当下一切正好、是能记住一生的时刻。

逐渐骑远了食堂,远了教学楼,远了图书馆……来到了校园最南方的秦岭一角。望着远处的秦岭,这极巍峨的青山,悄然无声地在这片*土大地上屹立了千万年。纵没有阳光缕缕绚染的熠熠生辉,却让我受极大极深得震撼。青山坚挺,秋风豪迈,忽觉生命的渺小与无常,对大地更生敬重。“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冥冥中似乎理解了关中人们的直爽与豪情,在青山脚下,一代又一代的人儿繁衍生息。青山给予的不仅是一方庇护,亦是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壮而不悲,该是北方秋的本色。

秋日渐深,阴雨常顾。恍若在一夜间,行道旁的银杏便满枝金*。那刻念起陪我三年成长的它:高中校园里唯一的银杏树。她往往需要一整个十月才褪于金*。我们将心愿写在银杏叶上,将叶子牵系在红丝带上,红丝带挂在金*的树梢、缠在粗壮的树干,秋风起兮,红绳舞。十一月,叶落尽,线不断,少年的潇洒斟满了一壶秋。

于回忆中出了神,再恍惚回神,给高中恩师发了消息:金陵中学的银杏,着金衣了吗?

我又自嘲道,这么一问,倒有“寒梅著花未”的意味了。

随意走走吧,看着于秋日新生的银杏用金叶触摸天空,小路掩于夏末盛绿的枝叶,光与影偷偷又明明地于每次呼吸中迷藏。看着小肥鸠在昨夜冷雨的浅潭里洗澡嬉戏,今日的阳光洒在铺着落叶的水面;小溪里的鱼浅上水面吐着泡,溪面上的水虫绘着新卷的涟漪。

过去的时光被层层埋葬,新的篇章仍在被字字撰写。

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2似曾相识燕归来

记得第一次去主城中,望着友谊校区内梧桐遮天蔽日,细碎的阳光逮着叶间缝隙洒下,校外城墙张灯结彩。那一刻,忽忆起故里南京:何年蒋介石为宋美龄种下的满城梧桐、朱元璋于应天府建下明城墙。老人们于梧桐树下下棋,孩童在梧桐树下嬉闹。夕阳正好,梧桐潇潇,城垣斑驳,一切是那么熟悉与亲切,不觉中眼角已湿漉。

八十年前华航西迁,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迁为西北工业大学。从南京搬至西安的老师学生带来了梧桐树苗。我总觉得,他们会看着眼前的小树、感慨故里南京的梧桐有稍粗壮些的枝干;又或在城墙下奔跑逐闹,看着断淡的残砖,感慨金陵石头城的风貌。又或者、或者……他们会想到八十余年后有位南京姑娘,同他们一样离乡求学至此,对着梧桐默默念起那些不相识的故人校友。

往事在旧忆深处生长。“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这九个字后的悲欢离合,会是怎样一段道不尽的过往。前辈们凭着怎样的信仰,坚定前往西北的脚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有了今日傲然于祖国西北大地的西工大。

立冬,长安初雪。

前一夜,与同乡好友出门去。风中纷纷扬的雪花落在我们面前,两位南方的孩子便再也忍不住惊呼。十一月的雪呐,这该是多大的宝藏。

次日特地赶了早出门。空气干净至极,似乎与白雪一样寻不见半点杂质——概是白雪夹杂着空中的尘泥,将世间呼吸一并洗净。微风阵阵起,树梢树叶上的薄雪迫不及待地拥入了大地,而后消逝在尚青未枯的草尖。阳光从树枝间洒下,晶莹的雪旋转着闪闪发光。淅淅沥沥的声音从四处传来,像极了大地的呼吸。俯仰之间,极静极美的白雪生活起来,消融在恰合事宜的立冬。

冬日渐深,晨昏渐冷。

一日忽又飘起小雨,淅淅沥沥不停。午后经由启真湖,氤氲的水汽久久朦胧着湖面,枯败荷花的残枝挺立于水上。白墙黑瓦的小亭静静依偎在湖畔,耳畔仿若传来断续的哼曲,一时竟觉得自己回到了江南。

“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对我,思乡不是一段长久洗不散的情绪,而是映入眼帘的细小一景却勾起的万千回忆。每每沉入一段往事都难以出逃,直到时间的封尘轻轻落在肩头,恍如游园惊梦,一番阅览,掩卷熄灯,就此遁入静默。

常常觉得,与古城长安是初相逢,与西工大却像是旧相识。

我们一见如故,也愿来日方长。

03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瓜:

见信如晤。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记得深秋里无意间落在肩头的一叶银杏、初雪融化时草尖窸窸窣窣的声响、夏日的晚风与蝉鸣、春日在轻风暖阳下飞扬的樱花。我时常与你共赏的晚霞,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与你瞭望着远方起伏的山脉,秦岭峭如削;与你在雨中静默又奔跑,笑道“一蓑烟雨任平生”。

除去我们相逢的欢愉外,那深刻的伤与痛,被我悄悄地收藏得很好。

那是一场我期待了两个月、准备了一个月的比赛,十一月的模拟联合国校大会,你知道的。

还记得第一次发言时颤抖的双手,无措的目光。在一次次磋商与发言后,演讲逐渐流利且大方。一日的进步,让我觉得自己真真实实地走在前进的路上。

上会的第一天的晚上,你的教学楼东座四楼彻夜通明。那份决议草案,删改了多少次才终于定稿。回宿舍后,我写下“或许很久以后,我们会记得的凌晨三点,宿舍楼前那盏格外耀眼的灯光,和更明亮的一轮圆月。”

那夜,一次向目标拼尽全力的奔跑,是少年的锐气;手中空无一物,却笃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是年少的勇气。

第二天闭幕式,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心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入队名单里会有自己的名字。长长的名单逐一念完,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从耳边飘过,期待升起又陡然落空。最终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质疑、失落、不甘......一一涌来、久久不散。

你知道的,经由喜出望外后的苦楚,往往格外痛彻心扉。

你也知道,我是个要强的姑娘,故作镇静地笑了笑,说没关系,便和队友匆匆作别。

那天,我一人在风里冷静了很久。在树林间漫无目的地走,在小亭里任凭眼泪簌簌扑落,任凭四肢因寒冷而失去知觉。我天真地以为,当身外的冷与心内的伤痛达到统一时,多少会好受一些。

在无边的黑暗里,不知过去了多久。四周的寒气一层层弥漫,大地终于释放完白日留存的温度,归于平静。

我在一人独坐时想到了你,此刻也只有你,静静陪伴在身边。拨通了往日同窗的电话,他笨拙的安慰惹得我发笑又生恼。你听着,不言也不语。

瓜,只有你知道那晚我去了哪、又待到了多晚。

我想我该是喜欢冬天的,为它寒凄的深夜。黑夜是最好的幕布,大地是无边的舞台,可以让我们还像个孩子一样,自由无惧地宣泄所有情感。

冬,因为寒冷而同样令人期待。

后来的某一天,在长安大道上走着。我一面津津有味地观望着四周萧瑟醉人的枯枝落叶,听着奋力呼喊的鸟啼;一面又不得不想起上个冬天给我暖手的同窗,想着以后有多再漫长的寒冬,再也不会有他真实地坐在我身边了。忽唤起记忆深处只属于冬日的八个字——“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这是你给我的回应吧。是,即便一人在外,也该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身体和心情。

冬天渐渐变深的时候,更要顾惜自己。瓜瓜,咱,一起过冬。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顺颂时遂,长安常安。

辛丑大雪

时是庚子月己丑日

04清晨与寒夜

来到西工大后,我常常夜跑。

九点半以后的操场,高处的灯光格外耀眼。两公里余的距离,在一次次磨合后逐渐得心应手。

最初的四百米,喘息间都是空气中的寒冷,将身体的疲惫唤醒,活动了筋骨、抖擞了精神。一公里,逐渐找到了奔跑的节奏,不徐不急。两腿向前方迈去,身体已不再感到寒冷,向外散布着热。困惑也好,委屈也罢,伴着耳边奔逐过的风,渐渐杯抛洒在身后。两公里,脚步不觉放缓,血液中注入了新鲜的空气,身体里的阴郁渐渐被洗涤得干净。心里的郁结随着喘息气一点点消散。

跑完,仰头望见一片浓黑的夜,秦岭轮廓分外巍峨,偶尔又见闪烁的星辰,那刻肉体和心灵都是彻底的放松。

忽觉寒夜已过,渐入清晨。

生有转折,却无止息。

每一次的冷冽低谷,都是一场日出冬方知晨晓的预告。

高中时的我日日晨跑,用跑步唤起每个迷糊的清晨,跑向每一个鲜活的日子。跑步的时候,我常看望云、看朝霞。初春的云层厚,日出东方,只望见一个橙红色的身影,悄悄躲在远处的建筑里。盛夏的云稀,天空却是一番灿烂;暴雨后的天沉重,阴森,那太阳似乎涌成了一个光点,明亮了周围的一切。深秋的云景无常,时厚时薄,时又像一阵风像一把刷齐齐扫过,任暖阳肆意挥洒。云淡风轻,将往序作旧,迎来新光。

清晨的天空,是日和夜交织的诗篇。

北方的寒夜凄凉,寒气自大地深处蔓延至周遭的每一个角落。不自觉中,渐渐理解了史铁生的那句话,“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或许冬越残酷,便能越发感到生命的顽强与不易,清楚地感受到心跳最真实的跳动。

最明媚的清晨,往往需要最漫长的寒夜来孕育。

在南京盛夏的傍晚,我和挚友共赏过极壮极美的晚霞,江天一色是年少辉煌的橙红色诗篇。在西安秋末的*昏,新友和我相约于力土学院楼顶,看巍峨秦岭于短暂的*昏中熠熠生辉,渊亭山立是少年对远方的期许。

西工大,有幸能与你相会一场。“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路途中的一切,有的匆匆一别此后山长水阔,有的如你一般,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踏溪而行,那些欢笑与忧愁在生命的年轮里镌刻,它们悄悄塑造我、雕琢我,融入我而成为我。

待学成归故里,与你相遇的故事又何尝不会在以后的岁月里轮回上演。真好,此刻我是这样欢喜地走在路上,又是这样明媚又真切地生活着。

愿所有学子,在坎坷前行的途中,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往期推荐

作品

小说《女驸马》

作品

小说《被遗弃的人》

陕校文联文创一部创作团作品展

(九)

陕校文联文创中心创作团作品展(八)

编辑:李姿余

审核:杨敏焦迪

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