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专题——花
点击收听▼
写在开篇
当今社会,一些追求生活情趣的小资人士,经常会买一束鲜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装点家中环境。其实,中国的插花艺术,古已有之,宋代士大夫将挂画、插花、焚香、点茶合称“四艺”,可见,插花艺术在古代就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日佳句
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袁宏道《瓶史》
句里积词
不拘:不拘泥;不受限制。
今天的作文大家随意发挥,不拘主题,不限字数,写下你们心中所想的即可。
知句论事
“插花”是以鲜花为材料,置于瓶、盆等容器中用水供养,用来装饰和观赏。在南北朝的寺庙里,人们常将莲花放置在容器之中用水供养,插花艺术从这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早期的插花通常流行在佛堂寺庙,或者宫廷与贵族人家。到了宋代,插花才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风尚,进入寻常百姓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插花的器具非常重要,花朵有精致的器具加以衬托才更有风韵。总的来说,插花的瓶器以矮小为宜,无论是铜器、窑器还是竹器,插花者须挑选短小的瓶器,这样才不会喧宾夺主,抢走花卉的风采。不过,根据花卉的大小不同,瓶子也应适当调整,比如牡丹、芍药、莲花等花卉,本身形体就偏大,这时硬要将其装在矮小的瓶器中,就显得太局促了。
除了插花的器具,古人还十分重视养花之水的品质。梅雨季节的雨水是插花用水的上好选择,在梅雨天时,用瓮盛满雨水后,投一块烧热的煤土,这样瓮中的水就能经年不坏。
瓶与水挑选完毕,接下来就是插花的实际操作过程。明代文人袁宏道是一位插花高手,他认为,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最多不过两三种,要注意花枝之间高低疏密的安排,有主有次。插花的材料分为主花和配花两大类,配花色彩、大小的选择要以衬托主花为原则。
有趣的是,袁宏道在讲插花时,将插花和写文章进行类比,他说,插花的“整齐”,并非呆板地追求“枝叶相当,红白相配”形式上的对称,而应强调“参差不伦,意态天然”,正如苏轼的文章、李白的诗歌,虽然表面上随意断续、不拘对偶,但其气质上浑然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整齐”。这就是今天的金句,可见,无论是插花,还是文学,作为文学家的袁宏道,在精神追求上其实都是一致的。
花插得好固然重要,插花放置的地方同样也有讲究。为了突出花卉本身的美,袁宏道认为,凡是那些装饰得太过富丽堂皇的桌、床、瓶架之类,都不宜使用,只要一张阔厚而细滑的桌、一张藤床,如此才能达到简约却又雅致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看看实物吧,这张《冬花篮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绘,插花师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腊梅、瑞香等冬季花卉和绿叶为配花,衬绕于旁边。竹篮也编织得非常精巧,与花卉相得益彰。
应用宝盒
今天的金句意思是,花的整齐讲究的是参差起伏,形态自然。正如苏轼的文章、李白的诗歌,虽然表面上随意断续、不拘对偶,但其气质上浑然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整齐。作者虽然是在讲插花,却将插花的心得与文章写作相结合,这一对比既恰当,又体现了袁宏道一贯以来的文学主张,那就是追求自然,不拘形式。
你会插花吗?你认为学习插花有什么好处?
福利小链接
《瓶史》节选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
用文学丰满生活
点
喜欢请点赞,愿文学陪伴你我走得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