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感觉没有了年的味道,年味变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没有想过,以前过年欢天喜地、现在过年没滋没味、除了打牌玩游戏、就是相互攀比,以前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现在过年一家人抱着手机自己玩自己的,年,变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还是感觉小时候是最有年味,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过年一定要买一件新衣服,就等到过年的时候穿,晚上叠好衣服,放在床头,半夜醒来还得摸一摸,就等到初一早上穿起来。如今过年,老妈最不愿做的就是家里的大扫除,现在家具也多了,搬起来也麻烦,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以前年前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重要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家具全都搬出来,扫屋顶爬窗台,小孩子就算帮不上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着递抹布扫地,兴冲冲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现熬的浆糊,浆糊粘上的春联非常结实,光去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非常困难,非半天时间搞不定,再接着熬新一年的浆糊,爬上爬下的把春联贴得结结实实。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因为还有一个十二点的篝火,辞旧迎新,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要受一顿数落。我们家住在孩子多又热闹的乡下,我也懒,很少守岁,凌晨5、6点父母就开始催着起床,要不就是掀起被子一顿胖揍,要不就会给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亲戚邻居家来拜年的声音逼得起床。初一一大早在家吃过饺子就开始挨家挨户磕头拜年,基本腿还没着地长辈就会半路拦住扶起来,拉着往桌子旁边坐,再胡乱抓些糖果塞进小孩兜里。接着男人一帮,女人一帮,小孩一帮,在村里转悠着,是不是亲戚的,只要认识,走在村里的路上见面都问“过年好”。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几口早就分散各家吃饭喝酒不知所踪。没什么计划,正好拜年到了饭点,就留在这家那家吃起来。每年大年初一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拍一张全家福,基本每年都是老爸的工作,在院子里挑一个漂亮的背景,全家出镜,排好队伍,妥妥的拍一张全家福,那时候还是用胶卷相机拍的,拿底片多洗几张存在家庭相册里。虽然每次都只拍寥寥几张,但很奇怪当时的每张照片都拍得相当好,没有撩头发闭眼睛各种奇怪的动作,面容姣好笑容纯真。现在家里还是每年一张全家福。
以前每年年前赶大集,每次都买的满满的年货,从初一吃到十五,后来…
有了全年无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贴春联很少人家用浆糊了,随便的透明胶纸一粘,费不了十分钟功夫。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味道有啥不同。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没有小孩会熬一整夜守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随便的结果是,节日不再像节日,也不难怪,年味越来越淡。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也许某一天,我们不再回忆以前,任那些儿时的记忆封存在心海。往事是美好的,就让我们坚持一份美好的怀念,愿你我从不谙世事到近暮*昏,归来还是那个少年。
最后愿您,平安,快乐,健康,幸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