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号晚上十一点多,一长辈(即前段时间十余付中药治好他十年胃病的那位)来电咨询,
说下肢这两天突然起了许多红疹,并伴发强烈的瘙痒感,
也许是上次的治疗效果让他折服,或者是几年来用西药反反复复无法治愈令他失望,
总之深夜的来电表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事遇到了困境,有点急,抗过敏药已是无用处。
简单的问诊和看舌苔和患处照片后,交流十分钟左右我按以往经验开具了麻杏苡甘汤与消风散杂糅合方加减,
中医优势就是这样,一个合格的中医不需要什么耗时耗费的验血、ct、mri,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能判断治疗。
看时间已十一点多,嘱其如急则出去看看药房关不关门,如可忍受就明日再抓药,
按以往经验此两方治疗疹、痒一类效果不错,因此只开了两剂,并让其停止服用西药,以免好了又被西药碰瓷抢功。
即信心满满,想着两天后再让其感受中药的威力,令其再次膜拜,事实证明,大意容易被打脸(不过我还有一套说辞:几年的养,哪有那么快捏?为自己争取治疗时间,嘿嘿)。
果然,隔天询问后其说到虽已痒减轻,但还是有,晚上较盛,红点几乎未退;
还需要用抗过敏药配合才行,再服完两剂后述到红点更多,并有向上蔓延趋势,来信息紧张询问。
中药的效果在民众的脑海里已经被固化成了效果慢的代名词,然而服用几年都无法治好的西药却被洗白成正常情况,
如今这种观念又有被演变成服用中药几副就要立竿见影,否则就是中医、中药不行的趋势,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正当我在思索病因和对策之时,嘴里自言自语的说道:这痒、疹,消风散居然没效果?怎么治呢?
这时周围的一位同伴估计听到我反反复复的说道风、疹、痒之类的词,
随口应和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语出自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也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也许这就是机缘、治病之心法所在。
结合病症,晚上发作明显,盖被子发热后更痒难耐,血的性即是属阴的,
而其近十年来断断续续服用各种西药,其体内必累计许多药*于肝肾之中,
肝藏血,也许这些痒并非天然之风寒暑湿燥火所引起,而是其肝脏排*的代谢反应,
在服用中草药后这些*素往外益的更多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不过活血行血是接下来的治疗方向无疑了,
遂以桃红四物汤为底加郁金刺蒺藜等清肝脏药*,这次底气足了一些,
嘱其抓三副,对于这些轻病,立志做经方家的同学们,应该控制处方一次在三到五付以内,
简短的同时也在防止病症的变化调整,因有成功案例在前,
他还是信任我的,按方抓药,几天后疹、痒俱退,弘扬中医,
从疗效和身边的人做起,这次装逼还好没失败,患者自述各处均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