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电台我们都是黄河里的一粒沙,苏阳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71.html
*河流域曾经到处都是随口唱出的民歌,这些民歌在久远的时间里,伴随过几代人的童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问一问自己,家乡那片土地的声音,在自己的生活里、经历里,是否残留?还留下多少?我们的生活,和这些声音还有怎样真实的联系?音乐人苏阳邀请八个在*河流域成长的歌者,用今天的方式演唱,赋予每个省一种歌声,就是音乐合辑《九曲》。每个人都是这河里的一粒沙,每一粒沙的流淌的声音不同,每一粒沙属于自己,这才是河的声音。以下是苏阳的自述:我是7岁那年,跟着母亲从浙江倒了四次车,深夜到的银川。第二天一早,推开门一看,两天前还是浙江小镇的青山绿水,如今却是一望无际的*土地。氮肥厂、家属院,还有那片不太肥沃的田,不见地里长出浓绿的庄稼,总是半*半绿的。每次走过田野,总能听到他们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那会我还没见到*河,直到上高一的夏天,班里小范围组织去*河古渡口玩,我们十几个同学骑车子,路过掌镇,到了一条沙子路。有的伙伴脱掉鞋,走了很远的沙地,在烈日下看到浑浊厚重的*河水,缓缓地流过广阔的*沙地。对岸飘过两个羊皮筏子,很远都能看到羊皮筏子上的木头条,布满了旧的黑色斑点。河上并没有听到歌声,我们带了双卡录音机,放很大声的流行歌,羊皮筏子上的人和河边的人,反而是和*河一起沉默着……

那时候我还没想到,未来的某天我会做《大河唱》,让河两岸的人一起吟唱这条河流,画下它的版图,这就是*河今流项目,《九曲》也是其中一部分。

做《九曲》的时候我经常做梦,梦里我回到唐徕渠边,平静流淌的*河水,和那些桥头平静的人,也梦到自己心安地飞过很远的地方,从盐池县到米兰到北京,却看到了轰鸣的蘑菇云,惊醒的时候,我想,当飞机轻易地飞过山巅,可以俯视最高山下的一切,可我梦里最美好的部分,却是昨天最平淡的时间?

收录在《九曲》里的《高山上的绿韭菜》,我选民歌作为母体,一开始考虑是否用原词,后来在原词原曲的基础上改。年10月就开始断断续续地用慢节奏弹唱,几个版本,总是没有抓住。到今年年初疫情来了,我在银川家里每天琢磨,有了一个慢版的版本。就在定稿的时候,疫情转重,我重新看待时间,看待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那时我改了歌词,至此它再次变成一首新的歌曲了。

当初想到这首歌,一是在宁夏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比较容易融入自己的感受,还有绿韭菜这个意象。小时候很多人家里就有一个院子,有些人家就种的是韭菜,原词里源源不断的生长和生命的愿望,我希望用我的个人的歌声,用自己的方式来延续。

现在我在北京工作的时间更多,但家乡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有一天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就想吃面,每天如此。在外地听到银川口音,很想过去搭讪攀谈,我意识到,我被*河染*了。在心里,经常会不由自主地用自己成长的痕迹去连接眼前新的生活。比如儿时的院子,经常在夏天郁郁葱葱地长着作物,它们往往连接着我们对生长的碎小的心愿,告诉我们四季的存在。现在我经常在北京的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会偶尔想到我们小时候院子里长的,苹果、韭菜、葱,但世界不一样了,苹果不是那个苹果,韭菜也已经不是那根韭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生命,总要延续,要面对??

背景音乐:苏阳《长在银川》

《急流》《高山上的绿韭菜》

刘星《树III》

编辑:陈爽特邀撰文:苏阳

音频制作:胡力丹OliviaHu

更多内容请见《生活月刊》年10月刊

《灵越万象》栏目“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