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它位于青海湖西边,海拔-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其中察尔汗、茶卡、柯柯、大柴旦、东台吉乃尔、马海六大盐湖为重点开发区.这里地面有盐、地下有盐、水中有盐、土里有盐,甚至公路也是用盐铺的。从格尔木去大柴旦,所经过的“万丈盐桥”有36千米长,它穿过察尔汗盐湖的盐壳。这些盐湖就宛如谁在天上挥舞的哈达,涌动着春天斑斓的色彩。众多的河流,滋润着柴达木干枯的土地,养育着柴达木儿女。它们聚集蓬勃的生命,涵养着一首首生命歌唱,也深藏着柴达木人生存的密码与奥秘。
柴达木盆地也因为自身极具特色的地形,披上了无数神秘的色彩。
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遥,人马累得精疲力竭。于是,公主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人们一下子明白,这是释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还有一个传说是创造神凡摩赴昆仑山瑶池之畔的西王母寿宴后归途中,饮兴未艾,信手把樽畅饮西王母馈赠的瑶池琼浆,金樽掷地,琼浆四溢。其乘坐的莲花神龛化为赤台群山,溢出琼浆化为昆仑泉。
神奇的柴达木,还有别具一格的雅丹地貌。它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地质工作者称为雅丹地貌。柴达木的雅丹地貌,是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它们广布于柴达木西北部,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瑟人的风声,再加上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别具一格。这里的雅丹林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
年地质队员的脚步声震醒了这片亘古荒凉的土地,使它焕发了生机。有八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挥洒着青春的风采.一次她们在迷宫般的风蚀残丘中跋涉测量,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笼罩了荒漠.她们在这被称作”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仅有的标志也被掩埋。干渴饥饿向她们袭来,第三天,当寻找她们的队员发现他们时,她们却永远长眠在这亘古的荒原。地以人名而生,为纪念八位光荣的女地质队员,在她们牺牲的地方被称作“南八仙”。
除了这些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之外,柴达木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柴达木野生黑枸杞得天独厚的营养价值。加上干旱的气候有利于花青素的合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青素的沉淀,高海拔有利于花青素的累积,柴达木产地的灰漠钙土,提供了生长的温床。得天独厚的日照因素,可以让柴达木黑枸杞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更多花青素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钙、镁、锌等的含量。使得柴达木柴达木黑枸杞在长成后的品质有了一层更好的保障。
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里,一丛丛一簇簇野生黑枸杞在肆意生长着,为单调的世界增添一份颜色和生机。也正是这一丛丛长着荆棘的枝叶,是柴达木人民收到的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