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
漓江出版社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分男频、女频各推选十部优秀作品,并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男频卷/女频卷)。“双年选”栏目将陆续为大家推送-年的上榜作品。
“进化非人”的“有趣”新世界
——评沁纸花青《心魔》
修仙文青
点评人:项蕾
素材来源:《英雄联盟》英雄“铸星龙王”原画
在网文作者中,沁纸花青堪称最擅长写“非人”的。“非人”们异乎寻常的生命体验,原本是现代派文学至为热衷展现的内容。沁纸花青却创造性地将其引入高度成熟的类型小说,挥洒出《心魔》这样一篇极具探索意味的小众网文。
网文中的“非人”形象,大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很常见,就是由凡人修炼成的仙人,或有着“凡人心”的妖魔鬼怪。他们的缔造者无意冒犯人,只想抚慰人。第二类则不算常见,这类“非人”由人“异化”而来,其怪异,总是指向凡人于此时、此世、此身的困惑和难堪。他们的创作者堪称现代派先锋作家的精神后辈,内蕴着超越既定规则、挣脱社会束缚的强烈冲动——没错,说的就是沁纸花青。
在凡人界、修士界、妖魔界交叠共生的《心魔》里,在形形色色的路人和配角中,就有不少这样的“非人”角色行走其间。游魂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人若成为游魂,便被执念这一异己的精神力量奴役,利益、逻辑、情感、价值……人类常识系统中的一切,都要为执念让步,并终至消弭殆尽。
不过,尽管名为“非人”,“异化”的“非人”却从未远离人的概念。“非人”由人“异化”而来,其中已自蕴含一重判断,即人拥有某种相对固定的正常状态。当人完全颠倒,跌进与“正常”截然相反的“非正常”时,他就变成了“异化”的“非人”。若将人比作只杯子,“异化”的“非人”便是这只杯子被倒扣后的形态。杯子是倒扣杯子存在的前提,就好像“正常人”是“异化非人”存在的前提,公共价值体系是其崩毁与颠覆状态的前提。“异化”的“非人”们,依靠着反叛它们想反叛的东西来定义自身,是特定社会环境之下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可是,只能如此么?难道人永远不能逃离自己和自己的影子,“非人”注定只可经人“异化”而来?
沁纸花青不这么认为。他比现代派前辈们走得更远,因为他已经身处后人类时代,人类正在升级为神。
《心魔》封面
所以,沁纸花青可以坦然地以“进化”代替“异化”,造出不同以往的“非人”,还大胆地启用他们作为主角和重要配角。“进化非人”这一形象,早在其此前的作品《类神》中就已初见雏形。故事最初,主角李真便已“死亡”,无数癌细胞掐断了现代医学能够识别的所有生命体征。他被埋入新坟,在泥土里花费数月,等癌细胞改造身体。全新肉身长成那日,他揣着远超人类的机能和完全不同的习性,爬出坟冢、走入人世。这具“非人”的肉身,后被证实是黄帝后裔所有。李真并非死而复生的癌症怪物,而是比人类更加高等的智慧生命。此前不过世人自大,又囿于文明发展水平,才试图用癌细胞来解释“进化”因子。在这个设定里,人的医学神话破灭,人本身绝对中心的地位也立刻随之偏移。它们腾出地方,使“非人”得以往“异化”以外的方向伸展肢体。
比之《类神》,《心魔》显然更进一步。和李真还需有从人身到“非人”身、从人心到“非人”心的过程不同,《心魔》的主角李云心刚开篇就是“进化”完毕的“非人”。仍以杯子作喻,沁纸花青写“杯子”和“倒扣的杯子”,写李真这样的“进阶杯子”,到李云心这儿,他却从与“杯子”毫不相干的地方,扯出一样事物来写——这东西被时浅时浓的迷雾笼罩,或许是杯子,也或许不是。正如李云心不像所谓“正常人”那样循规蹈矩、合乎规范,也不是无逻辑、无价值的“异化非人”,他和其他“进化非人”自有一套逻辑起点与价值尺度——在小说中,这一标准被概括为“有趣”(与此相对的“无趣”恰是一种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例如,“若让我觉得有趣,便不吃你了。”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趣”的标准模糊、流动且极为个人化,但在人的常态逐步失去合法性的时代,却也已经足够扛起剧情。如第一卷“渭城朝雨”,李云心与另外三位“进化非人”(螭吻九公子、鹏女白云心、天才修士刘凌)就吸引了读者几乎全部的注意力,主角如何在更强的“同类”面前盘活死局、绝地求生,也成了本卷的核心主线。敢于把握和描写众多戏份吃重的“进化非人”,敢于将他们的各种互动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得沁纸花青真真正正地展现出新世界、新规则与新人类的可能——虽然尚不清晰,但已颇具规模。
作为一篇具有强烈实验性质的网络小说,《心魔》以“进化”替“异化”,描绘出一群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非人”形象,从而得以甩脱昨日世界的桎梏,想象人在“正常”与“非正常”之外的可能性。然而,作者无法舍弃个人的先锋趣味,喜好绵密、细致地描写未能给主角带来实际利益的痛楚与死亡,让这部本就不“套路”、不“类型”、不写现世与凡人的作品彻底止步于小众精品,未能在大众范围内流行。不过,这一“任性之举”,不仅无损于作品本身的进化特质,更是小众网文探索者具备自身美学风格、敢于追求独特体验的最佳明证。
沁纸花青的起点中文网头像
沁纸花青,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被圈内归入“文青文”、“特色文”作者之列。年开始在起点连载小说,第一部作品《法师手札》以第一人称的实验性叙事断断续续写到年,这部颇具意识流风格的西方奇幻小说至今仍未完结。年创作的都市小说《类神》,在不放弃叙事的复杂性和独特个人表达的同时故事性也大大增强,聚集起一批以小众文爱好者为主的死忠粉。在以一个科幻短篇《入侵地球指南》作为调剂后,年的修仙小说《心魔》见证了作者的全面成熟。年的《神灵狩猎计划》则在一个惊艳的开篇之后,因为监管趋严而主动暂停,随后在年开始连载《无畏真君》。
《心魔》自年2月1日至年9月12日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共约万字。期间,虽登上三江频道推荐榜和起点首页强力推荐榜,也累积获得超过十万收藏,但受众并不广大。不过,这部自觉地反套路去开掘类型潜能的作品,其核心价值本就不在大众流行。
《心魔》讲述了现代心理医生李四穿越为修士之子李云心后在异世界的经历。李云心原本过着与世隔绝的平静生活,然而父母的意外身亡和莫名的外界追杀打破了这一切,一次次危及生死的险境将其一步步逼进修仙界与妖魔们斗争的漩涡中心。原本对身处世界所知寥寥的李云心被迫入局,多次利用心理学知识克敌制胜,完成夺舍、修炼和飞升,以渭水龙王之身登上此方天地的力量巅峰。李云心一方面斡旋于各路神魔和各方势力间,另一方面不断追寻前代穿越者的痕迹,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相,摸清穿越前后的来龙去脉,从而直面整个宇宙的真正困局。
《心魔》角色李云心同人图,作者
高登七六大屁股樟脑球:其实,我们平常经常说,网文要有逻辑,但这个逻辑应该是指情节发生推动与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逻辑,而不见得是要用一个又一个人们能理解的理由去解释一个世界。《冰与火之歌》没有去解释为什么会有异鬼、《魔戒》没有去解释为什么会有魔力、《小红帽》没有去解释为什么老狼会说话使计谋。同样,我目前关心的是主人公的智斗、升级(如何度过各种劫)、阴谋,跟九公子与女妖还有啥互动、萌猫妖是否有可能成长、未来还要开启什么样瑰丽的世界、女主啥样等等,但现在又有点担心后期会不会又变成各种所谓的大场面、大设定的轮番登场结果又写崩了。
(起点中文网年4月1日)
君心绪:主角人设满分,很久没看到这种合理的神经病了。绝情绝性,又带有自毁性的疯狂,但每一步却都在算计怎么不死,仿佛只是在生死的钢丝绳上体验快感的疯子。世界设定上,看似修仙世界,但更大的可能是一个被设计的游戏世界,阴谋跟谜团交叉,有种《星空王座》的味道,各种黑暗风。不要去强行套以前看过的所有模板然后再揣测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主角一直在装逼打脸,你本来以为的,很可能也是作者为了打你脸准备的。
(优书网年5月17日)
阳方十月:主角所处的世界里所搭设的道统,剑宗以及妖魔这些大背景,具有浓厚的中国式魔幻意味,我好像感受到好些年前的《今古传奇·武侠版》的风格,在目前几乎千篇一律的仙侠网文中说一句独树一帜完全不为过。
(优书网年7月4日)
龙枪虎豹骑娱乐文学基地:这个作者绝对不避讳倒叙插叙,而且手法非常娴熟,读来极度流畅。我们知道,在叙事结构上玩花活儿是个很危险的事情,故事的逻辑一般都是按照时间线进行的,把叙事点提前或者挪后都是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对读者的理解和情绪波动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本书几次插叙都很有章法,叙事意识很强——所谓叙事意识,就是有明确目的地运用叙事手法,这种写法很见功底。
(书鱼扫文年6月26日)
去年天气不错:我是按照喜欢的电影来挑书的,商业性(特效,动作场景,搞笑,剧情等等分支中任意一项)和内涵,有一样做好就是好电影,何况《心魔》二三四五六……多者兼具。
说实话心魔的节奏是很适合直接拍电影的,龙子的神魔恋,不是,神魔体唉,多帅哦,小青年都燃爆了好吗!中国年轻代厉害的原画师不要太多。第一部结局当然是夺舍成功,说实话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幕还是小九让云雾包裹自己,站着死去。
(起点中文网年8月30日)
一羽羽羽:二刷时感受很深的是花青的剧情线捋得非常清晰,伏笔一处一处相互勾连,开篇的寥寥数十章就已勾出了后期的轮廓——太上忘情、李淳风、三花、木南居,乍看上去随意的一句,中后期都可能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用。短期的伏笔也超多超缜密,像李云心雨夜中惊鸿一瞥的檐角螭吻、邺朝和庆朝的更替、雪山气海和愿力……而且很多小伏笔有连贯性,细节真心惊艳。
还有很棒的一点是线索收束得非常有条理。太喜欢云心晋升太上后回到陆地的剧情了,一路了结缘果,将此前的草蛇灰线一一描摹清晰……嘉欣那章“缘起缘寂处”缱绻又温柔,之前紧张如狂风骤雨的剧情渐渐融入春日暖阳,刚封印过一次感情又晋入太上的、显得疏离超脱的李云心,也终于再次走进人世,再次生动起来。
(起点中文网年3月16日)
作家作品介绍:吉云飞、项蕾
简介、节选、读者评论选编: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