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三、四十年代地产商「嵩奇」所联系起的因缘下,促成起黄宾虹(-)与溥儒(-)创作〈曲水之滨〉与〈涧水山馆〉两件绘制文人雅居的精彩作品。从题款与作品风格来看,两幅作品约为年代完成,从两幅作品在主题、上款人、完成时间,并且在尺寸上相近等条件来看,不排除应是由香港英美烟草公司经理,也是当时重要书画代理人帅铭初(-)牵线,委托两位画坛巨擘所完成。有趣的是,在相同的尺幅要求,以及创作主题下,黄宾虹与溥儒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笔墨技法与表现方式来完成作品,呈现二者对文人空间的不同想像。
LOT溥儒涧水山馆纸本镜心
31xcm
款识:涧水鸣山馆,疏林接钓台。高风茅舍在,秋气大江来。雁外斜阳远,鸥遥霁色开。晨朝采薇蕨,应向白云隈。尺素横秋水,苍然浦溆分。尚含千峰雨,疑落万峰云。江上鸣瑶瑟,岩前忆隐君。青猿声断续,应是隔溪闻。杖锡安禅地,香烟恋讲楼。孤云半溪水,冷叶四山秋。鸟影临岩下,泉声入涧深。何人抱幽独,来伴远公游。嵩奇先生教。溥儒。
钤印:旧王孙、爱画入骨髓、半床红豆
说明:与Lot为同一上款。
RMB:1,,-1,,
在〈涧水山馆〉中,溥儒选以浅绛山水进行创作,并在其贵为爱新觉罗亲王的身份下,使用宫廷皇室专用颜料进行渲染,故而画作上的色彩呈现与饱和度远较同时代浅绛作品更为透亮,且层次更为丰富。整体构图上,溥儒藉由山石的披麻皴走向,表现群山环抱文人、雅居的笔墨空间,汀前绘制的一叶扁舟,更说明主角乃乘舟所至,暗示此处非寻常道路可循迹到访,借此强调远离尘嚣纷扰,与画中斋室的清幽与闲静。同样表现文人隐居山林,并以山群、湖景界定文人私领域的作品,相似的构图早至南宋〈摹卢鸿草堂十志图〉便可发现,配合上溥儒画题诗句所言「隐君」、「禅地」、「幽独」下,可以想像此般自古所建立的视觉图像,于笔墨间传达古往今来文人君子追求自我与天地自然的交流状况,并同时彰显斋室主人超然世俗的个人性情与精神修养。
溥儒〈涧水山馆〉局部细节
南宋〈摹卢鸿草堂十志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另观黄宾虹〈曲水之滨〉,本幅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采用较高的观赏点进行创作,在俯视视角下着重表达群山动向,以及山体皴法、矾头的笔墨线条。从款识诗文「移居曲水滨,梦断洛京尘」可以知道,本幅作品也是旨于表现远离尘俗,文人闲居山水间的作品主题。在表现上,黄宾虹将画中人物与书斋的比例刻意缩小,同时强调造化之宽广,也巧妙地将隐居于山间的人、屋,与自然山林相互融合,营造空谷幽静的画面氛围。在作品风格上,〈曲水之滨〉属黄宾虹中晚期的精彩作品,同样的风格可见浙江省博物馆藏〈设色山水〉,此时期黄宾虹多选用浅绛山水进行创作,在山头皴法上,可见墨色的使用已逐渐加深,线条也与早期披麻、牛毛皴法较规范的线条表现相异,用笔上明显更趋自由开放,整体山石乱而不失序的造型表现,展现此时期风格正向晚期浑厚华滋风格的发展历程,实属黄宾虹中晚期风格佳作。
LOT黄宾虹曲水之滨纸本镜心
年作
34xcm
款识:移居曲水滨,梦断洛京尘。马夏图边角,丹青倍怆神。嵩奇先生属粲。庚辰初夏,黄宾虹。
钤印:潭上质印、片石居
说明:与Lot为同一上款。
RMB:1,,-2,,
黄宾虹,〈曲水之滨〉局部
黄宾虹,〈设色山水〉,浙江省博物馆藏,图片撷取自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浑厚华滋:黄宾虹书画纪念展》,台北:历史博物馆,5,页67。
从两件作品上款人皆为「嵩奇先生」,并且其对画题的要求来看,两件大师之作,很可能皆是为嵩奇在香港别墅所绘制的斋馆画。在尺幅、主题与两件作品皆为浅绛山水的表现下,二幅作品有趣的呈现出溥儒与黄宾虹对于雅居空间的建立,以及表现文人与自然山水互动关系的不同,两件画工精巧并深具追忆名家风雅的画史巨作,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各具其独特且重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