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几个作品:刘伟强执导,甄子丹、黄秋生、舒淇、黄渤、霍思燕等主演的动作电影《精武风云》。
王晶执导,周润发、刘德华、张敏、王祖贤等主演的电影《赌神》。片头题字或龙飞凤舞,或苍劲有力,或行云流水,各具特色。
周星驰执导,邓超、罗志祥、张雨绮、林允等出演的《美人鱼》,以及周星驰《食神》、《大话西游》系列等,甚至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港片,片头题字等均出自一人。
这个隐在电影镁光灯幕后的“写字佬”叫冯兆华,祖籍广东顺德。他的名字,不像许多书法名家那样被众人传颂和熟知,甚至在香港本地的普通民众间,也显得非常的低调和陌生。
年,冯兆华移民到香港,一无所长人生地不熟,只能在电器行打小工,31岁的人生充满了迷茫和无奈。冯兆华小的时候有书法基础,闲着便在柜台写字打发时光。后来,机缘巧合下被人怂恿着参加了一场书法比赛,成绩还不错。
不久,有人找他写店名招牌、菜牌什么的,他就顺便去帮忙。当时他日薪才30元港币,这第一次给人写了半天字,人家就给了他元港币。他一下子惊呆了。
上世纪80年代,正值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好形势,每天都有新店开张,尤其香港商铺商人,极其重视在牌匾上下功夫。冯兆华应接不暇,因为他写得好,各具特色;效率高,无论什么样的字都一挥而就不返工;敢冒险,搭梯子系绳子一个人就干了,还不要求店家买保险;还有收费低,是别人收费的3成就可以。所以,香港港九各处到现在还到处可见他当年的“墨宝”。
在写字行当混到一定的名气之后,他以港币在钵兰街租了一个小摊位,开始创业。他觉得自己性格太软弱,就把名字改成了华戈,不是哥,而是武器那个戈,这样似乎显得更硬气,于是顺理成章用到现在。
年,一个人从他的摊位边过,看了几眼他写的字,说:“这都是你写的啊?”“是啊。”“再写几个看看。”华戈抬头看,这不是武打明星洪金宝么?于是又写了几个字后,洪金宝说:“你愿意去给电影公司写片名吗?”就这样,华戈又有了另一个给电影写片名的副业。
华戈入行第一副片名书法作品是黄泰来执导、刘德华和钟楚红主演的,以越南为背景的《爱人同志》。华戈有个习惯,也算是要求:自己必须先看一遍电影,再下笔写字,而且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对于电影和题字,华戈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觉,保留着几分别人无法效仿的意趣。
比如动作片《夺帅》,不仅加重了主笔的力道,更利如一把尖刀,英雄锐不可当的霸气,就那么径自劈开,必须要体现出一种霸气。
再比如写《倩女幽魂》,小倩和宁采臣的相遇跟离别,是天注定,可人鬼能相爱吗?不能。于是,华戈把笔迹拖得断断续续、缠缠绵绵、妖气阴森,那种欲说还休、苦楚与幽怨、人鬼之间注定分离的苦痛,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整个《倩女幽魂》系列以及再后来同样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均采用了这种风格。写《武状元苏乞儿》,刚猛、苍劲和接地气,就像片中的武打动作一样直接和有力。电影中周星驰潇洒飘逸地写字场景
写《魔警》,因为主角有多重身份,警察、执行者、判官,既有刚毅果决,又不能面目狰狞,分寸拿捏要恰到好处。
写《叶问》第一部,华戈的字劲道如刀,如同咏春拳一样干脆利落。但到了《叶问前传》,那时的叶问,还名不见经传,字迹则变得干瘦内敛。
写《志明与春娇》,看到一半,他就已经决定要写得女性化一些,柔弱一些。
华戈至今一共题写了70部左右的电影片名。在这些作品中,他最难忘的有两件。一件是《跛豪》,这是年刚入行不久写的,影片传入内地,“内地朋友看到了这两个字,就知道是我写的。才知道我过来香港了。”另一件更难忘的,是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王家卫是出了名挑剔,事事要求完美。饶是如此,华戈也深得其认可,不但题写了片名,连片中出现的街道上的店铺招牌大大小小共计40多款,也全部交由他来书写。
与一些书法家不同的是,华戈力争不让观众看出题名为同一人所写,因此在每一款上都费尽心思,每一款都风格迥异。年凭《僵尸》一片让人惊艳的富二代导演麦浚龙,十分喜欢华戈的字,一直等到华戈题写片名后才上映。另外,之前麦浚龙《复仇者之死》(苍老师主演)也是请的华戈。
刘伟强《古惑仔》系列从第一部一直到最后一部中的四字成语,华戈写的直如剑弯如刀,就像黑帮江湖的血雨腥风,风险无处不在。
如今的华戈,生活过得平静而恬淡。有人告诉他:别人像你这样的,早就名扬天下名利双,演讲、拍卖作品都赚翻了。老人家却回答:我只是会写个字,有什么呀?大伙喜欢我就接着写,不喜欢,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