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英语系1:像个笨人一样去学英语
鲁迅先生走上讲台
0缘起
这篇文章仓促成稿,不同的部分是在不同时间段写就的,这个“缘起”是全文写完之后加上的。如果给我更长的时间,我能做更多的修改和调整,各个部分和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情绪能整合的更加统一(Theonlytowritewellistorewrite),但作为一个创业中的成年人,我没有过剩的时间花在每一件事上,我必须说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我所创造的不完美。所以,我写着写着,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写一个“献给英语系”系列,于是就有了你看到的这篇文章。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系,但由于种种可以解释或不可以解释的原因,我在大三就踏入语言培训业,我从大一开始一直自学英语至今,并且现在在全网公开开设英文课。我一直在开玩笑:我除了不是英语系,哪里都是英语系;但虽然我不是英语系出身,某种程度上骨子里一直认同自己是个英语系的人。毕竟,我拿出了十年去学英语,而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
文章是在略微愤懑时起笔的,却是在感恩时收笔的,由于时间关系,未做过多修改,情绪和文脉有不贯通处,还望见谅。希望借助这个小小的系列,和英语系的你——和热忱学习英语的这个群体,好好的聊一聊。
1学英语只是笨功夫
我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在课上或文章里——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之所以在学英语,是因为你没那么聪明,如果你真的很聪明,你早就去学习金融学习数学学习物理化学了。我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在我看来学一门语言只需要下苦工——这是后天可以养成的,而学通一门理工科学科需要聪明劲——这可能不是后天能养成的:这是我的真实经历,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英专生咨询
很多英专生都找我咨询过英语学习问题:发音、写作、口语等等,很多人会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方法或老师,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问题都只是在于:花的时间不够。拿口语这个单项来说,大多人低估了说好一门口语所需要的时间;拿发音这个单项来说,大多人低估了习得和完善发音所需要的年限。口语我学了11年(——),我只敢说自己口语还好;发音我练了7年(——),我只敢说自己发音没有错误。
近代中国是个少有文化大家出现的年代,但如果时间往前倒推百十年,那是一个大家辈出的年代——那个年代你精通个三四门外语只能算平均水平,都不够拿出来炫耀的。比如,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以其杂文和犀利笔墨名扬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先生精通四门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试问,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他所拥有的学习素材、听过的学习方法、接触到的语言学理论,其丰富度该如何和今人比较呢?
那个时候的人学外语必然绕不过的方法是:看原著,看老多原著。我记得张五常先生曾经描述过他自己看原著时候的状态:看书时备上一本词典,碰到不理解的生词就查,一开始看的很慢很多单词也记不得,看一本书也耗时甚长,但看上个几本几十本,很多单词就逐渐记得了,看书速度也越来越快,坐个几年冷板凳,英语也就学通了。
所以,大多人的英语学不好,其实真的不在于没天赋或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哪来那么多“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多人的问题在于自己有点小聪明——聪明人总喜欢研究各种方法、倒腾各种素材,结果每一种方法或素材花的时间都不够,最后折腾成了半吊子。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素材、没听过那么多的学习方法,只知道下笨功夫,说不定英语早就学好了。
2写作:下笨功夫背句子写句子
很多人都是因为OnWritingWell的写作年卡课程知道我,这门将我毕生才华耗尽的写作课程,让我得以庖丁解牛般的说清了好的句子和好的写作的诸多原则。一些同学因为OnWritingWell的绚烂的句子和写作而加入全年写作班,加入后却不曾想全年写作班一点都不绚烂,其实只让ta做这样一件事:给你中文句子,你去写英文句子。这是一件非常“笨”的苦差事,甚至有些同学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我把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写句子?
我就让你写句子。
“我觉得写作课不是应该写文章之类的吗?……”一位英语系研究生学员如是说。
英专生的写作批改
我不知道如何向ta解释,先给ta改作业。按照我的标准,这份作业,从头到尾,其实没几个句子是过关的。请注意,这是一个英语系研究生的句子写作——这个水平在理论上应该已经超过了中国80%的英语学习者,那就是说,至少有80%以上的英语学习者是连句子都写不好的。
所以我说你该去写句子。
我所接触到的一手学数据,有学生在国外念了四五年大学,写出的英文文章依然每个句子都有语法错误。所以,我想说的是:哪怕你是英语系的学生、哪怕你出国留学、哪怕你已经留学归来,很大概率上,你是连英语句子都写不好的。如果连基本的句子都写不好,谈什么谋篇布局都是空中楼阁。
如何能写好“英语系标准”的句子呢?在我看来也简单:多读书,背句子,写句子;多读书,背句子,写句子;多读书,背句子,写句子。
3口语:像笨蛋一样去模仿
我开门见山的告诉你一个能将口语练到“英语系高手”水平的方法:电影模仿。在我这代人里,就我的所见所闻,我看过好几个人都是通过电影模仿将口语练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我认为的极高大约是指可以极其流利的对一些深刻话题进行深度解释和深度交流。
怎么去模仿呢?将一部电影的每一句电影台词模仿到滚瓜烂熟,将每一句台词模仿到几乎和电影演员一模一样。不要觉得这个过程很简单,不客气的讲,在每天投入三四个小时的情况下你可能要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才能做到。略过具体细节不表,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将每一句台词都能练到脱口而出说到和电影原声大差不差——你的语音、流利度、词汇和语法应该都已皆属上乘。
事实上,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以前,我们的前一辈英语学习者就采取过类似的做法:模仿磁带。国内口语培训的先驱者,新东方的三大创始人之一,王强老师就曾在文章里写过自己中学(抑或小学,记不清了)时候学口语的经历:由于王强老师天资聪颖,深得老师喜欢,每次放学后老师都会将王强留下来,将他叫到办公室,打开录音机放《新概念》的录音带,一句话一句话的模仿,一旦有说的不好不到位的地方,他的老师会立马纠正,这个过程好像持续了一两年(抑或是整个中学时代,记不清了)。
王强老师无疑是幸运的:在英语教育还未普及的年代便碰到水平极高的英语名师,少年时代便已寻得自己的伯乐。但从另一个方面,王强老师的幸运体现在他是个笨人:他愿意在模仿这件最笨的事情上下笨功夫,下很多很多的笨功夫。
AAT口语课上的学员模仿练习
所以,我在上面这堂AAT直播课上向学生们示范的练习方式,是看似简单却也是最根本的练习方式:模仿。在各种琳琅满目的英语学习APP和英语学习方法论出现以前,”模仿“是一个被英语系的前辈们用烂了的学习方法。四大外院出身的很多开口惊四座的前辈,ta们就是通过最简单最笨的磁带模仿出来的。
4心态:做一个合格的笨人
很有可能你知道我的时候,我已经在网络上发出自己小小的声音,我也自诩自己有一点点小小的外语天赋。但回头看来,哪怕我有着所谓的天赋,我取得今天的小小成绩得益于年少时长时间的努力;甚至,我有时候在想,其实所谓的天赋,就是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旺盛好奇心的努力。
这样的一种特质,其实是一种性格特点——我的性格天生少了些激进,多了些隐忍;激进是种太过炽烈的情绪,容易因为绚烂而无法持久,而隐忍是一种内敛的情绪,虽然朴实无华却能持久。本质上这是一种无关好坏的性格,只是放到语言学习中,却如虎添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没有任何超越任何人的才能,我只是比很多人幸运一些。
正是由于这些性格上的特质,我在长年累月的做模仿的时候——没有任何同伴自己一个人练英语的时候,很多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承受而是享受。一两个月模仿一段两三分钟的录音(《疯狂英语口语速成卷首语》)、两三个月将一篇文章录音模仿到吐(BorntoWin)、几个月的时间将一部电影模仿到每一句话脱口而出(《阿甘正传》)、几年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和练习同一季美剧(《老友记》)、几年之后断断续续的自我修正最后几个说不好的发音、几个月内看完N本原版英语书……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些原本已经遗落在记忆深处的镜头又从脑海里冒出来,这些镜头都在告诉我同样的话:如果你知道自己不是聪明人,那就尽早下笨人的功夫。
我真的不是聪明人,不具备任何聪明劲,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需要聪明劲的理工科都学的一团糟——这些学科随便学好一个都比学英语更容易赚到大钱,我只是通过下一点笨功夫在外语上取得了一丢丢的成就。如果你遇见我的时候,觉得我的外语还不错,觉得还算是信任我,请务必记住我送给你的下面这句话:如果你认定了自己是个笨人,那就做个合格的笨人,早点去下笨人该下的笨功夫。
LifeArtist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