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教育局自*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就把*史学习教育融入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全过程,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的启迪和熏陶,获得精神滋养。为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史知识的热情,区教育局组织各校通过开展主题征文评选、楹联诗词、摄影征集比赛以及演讲和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打造多种教育载体和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学习教育的热潮。
优秀作品展示
第二期
01
藏在列车里的小康梦
光阴流转,百年风雨,见证这藏在列车里的小康梦。
——题记
风扬起了我身上的尘,列车疾驰而过,却再也没有嘈杂声扰了我的清梦。是的,我是一粒栖息在列车站的砂砾。
犹记得初来到车站之际,那列车还是蒸汽火车,每当列车启动,“呜呜——”的长鸣声响彻山林,这大黑家伙喷云吐雾呼啸而过,气势十足,车身下喷溅而下的水汽总是能够让我洗了个十足的热水澡。可虽说每次的长鸣声都让我心惊胆战,但速度其实很慢。我甚至还经常看到跑得够快的大人,追赶着直接跳上蒸汽火车。
后来,新来的“小清新”绿皮火车替代了曾经威风凛凛的蒸汽火车。火车上终于不喷水汽了,换成了柴油。火车的颜值高了,内置也更新换代了。抬眼望去,车厢里有绿皮椅,甚至连卧铺车厢的床具都备有一套松软的绿棉被。火车上的嘈杂喧闹声、呜咽的鸣笛声、空气里交杂着食物的味道,都让绿皮火车充满了人们的烟火气息。那是一个走向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投身到了现代化的建设热潮中。当然耳边的长鸣已然换成了“咣当咣当”的行驶声,日夜不熄。
“各位旅客们,请注意,您乘坐的D号动车即将到站,请您……”一声声动听的播报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抬眼望去,我不禁喜不自胜。如今眼前的车站已然焕然一新,整个动车站都囊括在巨大的建筑之中,我再也不用风吹日晒;还有那颜值超高的排排笔直的松柏傲然挺立在车站入口处;身旁的条条铁轨也已经换成了无缝钢轨,那些嘈杂的声音从此销声匿迹。
瞧,现在停靠在我前方的这辆“和谐号”列车,它头戴亮银盔,脚踏风火轮,好似一名白袍小将,风驰电掣,承载起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伟大梦想。列车的速度飞速提升,从普快、特快到动车、高铁……不仅如此,在动车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一瓶满满的水,在时速飞快的情况下,水都不容易晃出来。车内整洁安静,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前排座椅后背还有一张小桌子,可以读书上网,座椅也可以调整,还能随时给手机、IPAD充电,5G时代的来临也让人们在列车上处处能够体验网络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一切的变化,在我的眼前一幕幕发生,让我叹为观止。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跨越梦想的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像是我一样的一粒砂砾,但是每一个人都在为全面实现这个伟大的“小康梦”而不断地努力前行!
我愿继续做这方土地的一粒砂砾,心怀美好的梦,祝愿这方热土再展辉煌。
梅峰小学五年4班徐湘越
02
“精准扶贫”暖人心
周末我翻开爸爸的《中国百年光辉历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词,我看了并不明白。
“精准扶贫是怎么一回事呀?”我疑惑不解地问爸爸。看我懵懂的样子,爸爸拿起书,笑着说:“走,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车窗外,“整村推进脱贫,合力攻坚致富”“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村道一改往日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样子,只见那水泥路平坦整洁,镶嵌在崭新的小楼之间,绿树环绕,路段之间,还有文明有礼的温馨提示牌。这农村真不一样!
车一进村,阳光下,大片的油菜花,绚烂无比。田里,一行行朝气蓬勃的秧苗,绿意葱嵘。穿过竹林,几个壮汉背着一筐筐竹笋,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路过枇杷园,一个老人看着长势喜人的枇杷,褶皱的脸上填饱了满足……我心里不禁感叹:村里人真幸福!
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忙不迭地拍照。不远处,两位老奶奶闯入了镜头,一个手里正编着竹筐,另一个在剥笋。当我走近时,只听得,编筐的奶奶笑呵呵地说:“这个竹筐马上就要编好喽,多亏了村委搞了“手工艺品走向世界”的项目,我们这手上的功夫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啊。”
“是呀,这顶好的东西以前不起眼没人要;山上的枇杷、笋,好吃便宜,可没门路卖不出去,都糟蹋了,多可惜!”
“现在好了,有*的好*策,咱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剥笋的老奶奶往前一指:“晚上去村委会新建的文化广场吧。我们去跳广场舞,累了,就听听老刘讲评书,我最喜欢听《农家乐事》呢!”
望着老人家神采奕奕的笑容,爸爸不由地感叹:“‘精准扶贫’真好,不但扶物质上的贫,还扶精神上的贫,扶贫真正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孩子,你现在亲眼看到了,这只是祖国光辉历程中的一小部分,在《中国百年光辉历程》这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更多。”说着把书递给了我。
春到山里,艳阳普照,回望乡村的小路上,红彤彤的标语猎猎翻飞,*的光辉照万家,暖人心啊!
区第一实验小学五年4班程敏瑄
03
枇杷甜果农笑
“今年枇杷大丰收,一天都没闲过,太忙了!”四月中旬以来,漫山遍野的金*枇杷坠满枝头,村民们每天都围着果树林转,摘枇杷,装枇杷、卖枇杷,忙得不亦乐乎。
周末的清晨,我戴好草帽,拎上箩筐,随着家人迎着朝阳,来到后山的枇杷林。一棵棵枇杷树,枝繁叶茂,绿叶金果,交相辉映,沉甸甸的硕果压弯了枝头,不由得让我想起白居易那首著名的《山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望着眼前的金果果,奶奶喜不自胜,她说:“多亏现在通讯发达,打开了枇杷的销售之路,我们家的收入也大大提升了。”
是啊,妈妈通过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