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刷新的页面、断断续续的电话声
信号强度已经成为
大家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随着居住区人口密度愈来愈高
为了方便公众日常生活
我们身边的移动通讯基站
输变电工程也越来越多
……
但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
身边是否可以建基站?
国家标准是多少?
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今天的科普活动
去解决大家的疑惑吧!
为了消除公众对手机基站电磁辐射的疑虑心理,提升对基站电磁辐射的认识,6月5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江苏省辐射防护协会、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在地铁10号线绿博园地铁站内开展“科学认知身边的辐射,共建美好家园”公益宣传活动。
“我们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辐射,万物都生存在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中,就像空气、紫外线一样伴随我们左右。”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据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受到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5%来自天然环境,大的有14%来自医疗照射,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
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电磁辐射、移动通信和输变电的技术原理,现场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辐射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邀请辐射技术人员对公众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电磁辐射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工作人员表示:“想要解开大家对辐射的‘误会’,需要我们用更直观的方式来展示。”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帮助解开担心电磁辐射损害身体健康的心结,现场技术人员利用专业分析仪,对日常使用的电吹风、电磁炉、手机等进行现场测试。
“我们在参与测试的活动中发现,手机等其他生活中常用的电器,电磁辐射值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制标准,这不仅消除了我们之前的疑惑,也填补了我们对辐射知识的空白。”参与活动的公众表示。
与此同时,位于南京新城科技园区的“核辐社”云科普馆正在开展“辐射与人类发展那些事”宣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南京理工大学30名大学生前来参加。
首先,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展示了什么是辐射、辐射的来源等科普知识,并带领同学们前往展示区感知生活中的辐射。“在‘未来城市’,核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便捷。”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同学们通过沙盘、动画、以及电子模型,了解了核电站运作的原理和流程。
工作人员还开展了精彩有趣的知识竞赛,凭借同学们默契的配合和激烈的斗智斗勇,评出了本次活动最佳个人和最优团队。最后,同学们和“青蛙社长”共同以一段“劲爆”热舞结束了本次活动。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为了提高公众对核与辐射科普知识
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让辐射不再“神秘”
市生态环境局突破创新“新玩法”
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
了解更多辐射科普知识
让大家不再谈“辐”色变
拟稿:关欣悦
编辑:赵月、关欣悦
策划:石勇、姚建*
审核:张健、褚方樵
发布:李珂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