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跑步点燃生活5位玉渊潭跑者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6273005.html

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玉渊潭公园的5位跑者,张顺,袁家祥,王国祥,邢若齐和徐胜*,相约在玉渊潭公园,拍下了这张合影,纪念在玉渊潭公园一起跑过的10年。我们5人中年龄最大的张顺今年已经84岁,袁家祥今年71岁,他们两人的跑龄有三四十年了,其他3位的跑龄也都有10年了。

北京玉渊潭公园南临中华世纪坛,东接钓鱼台国宾馆,西望中央广播电视塔,环东西两湖一圈大约5公里。我们5人都住在玉渊潭公园附近,每天早晨,伴随着太阳的升起,我们就会到公园跑步。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路上相遇,相识,成为了朋友。

1

1

张顺对马拉松的挚爱永不改变

我连续14年参加了北京马拉松,今年84岁。我的长跑经历要从少年时代说起。我家在北京延庆县常里营村,小学五年级就得到3公里外的地方上学。每天上学跑着去,放学跑回村。但真正打下基础,还是当兵以后在部队搞拉练,跑上个10公里20公里,那就是家常便饭。

年,北京马拉松从月坛北街经过,我家就在这条街上。我特别羡慕参赛的运动员,心想我也要去跑北马。从此我就开始在玉渊潭公园跑步,跑了15年之后的年10月17日,我参加了北京马拉松,首马成绩是4小时31分。

年我还参加了北京国际山地纵走大赛,从门头沟广场开始,经妙峰山,到潭柘寺结束,全程公里,人参赛,人完赛,我名列名。那一年我67岁。

从年到年,我连续14年参加了北京马拉松。从年开始,还去外地参加了厦门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桂林马拉松,大理马拉松,苏州马拉松,这几个外地马拉松的最佳成绩是年的厦门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40分,那年我79岁。让我最难忘的是,在无锡马拉松的终点,主持人过来拉着我的手,要摄影师来为我照相,并大声说,无锡很美,这位穿*背心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更美。

近4年我的全年跑量如下,年公里,年公里,年公里,年公里。在多年的跑马拉松的经历中,我逐渐了解了马拉松并日益喜爱,马拉松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我的跑马的体会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4点。第一,马拉松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运动,必须坚持长时间的锻炼,达到一定的跑量,才能适应这种近乎极限的剧烈运动,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踏实的行动,用真诚的付出,才能收获自信与成功。第二,马拉松运动十分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我缺乏正规的训练,这是我的短板,我因此十分注重学习。我在结识的朋友中不乏有系统训练的,我经常寻求他们的帮助,将有用的东西铭记心中。第三,个人马拉松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感谢主办方的付出,众多的志愿者的服务,维持秩序的警察,医务人员的保障,还有领跑的兔子。第四,实事求是是马拉松运动中不可忘记的精神,对于我这样高龄的跑者,要以健身和坚持长跑为目标。速度可能越来越慢,但是对于马拉松运动的挚爱是不会改变的。关于跑步的收获,我总结为4点。第一,收获了健康。跑马前,我后背像有块冰压着,沉重而不爽,跑马后一年年见好,这个病已经好了很多年了。第二,我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情。我生活在一大群的好朋友中间,很温暖。第三,磨练了意志。不经历马拉松的风雨痛苦,怎么知道人的精神作用是巨大的,从此不再惧怕困难。第四,收获了快乐。自从爱上马拉松,每天跑出去就开始快乐的一天。每次参赛,那高兴劲就别提了,我乐此不疲。2袁家祥我是每天跑步的老运动员我今年71岁,是每天跑步的老运动员。上中学的时候,学校与家的距离有3公里多,每天上学,跟几个小伙伴都是跑步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跑步。年到中学当老师,我每天带领学生进行晨跑,从那时起,跑步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几十年来,身着极其普通的运动服,没有运动手表,也不知道什么配速,夏季在风雨中奋力前行,冬季零下二三十度也踏雪留痕。跑步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被组合进了我的生活。一路跑来没有孤独没有枯燥,只有满满的快乐。随着自身体能的不断增强,跑步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跑步的兴致越来越浓。特别是从电视直播中看了几场马拉松赛,被画面中运动员执着、顽强的精神所吸引。年1月我退休后从大庆来到北京,每天在玉渊潭公园跑步,同时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