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
BISTORTAERHIZOMA
来源:
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
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
相关名字
/p>
紫参、山虾子、疙瘩参、牡蒙、众戎、童肠等。
产地
/p>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
/p>
根茎扁圆柱形,弯曲成虾状,长4-15cm,直径1-2.5cm。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稍粗糙,有较密环节及残留须根或根痕,一面隆起,另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质硬,断面近肾形,浅棕红色,*白色维管束细点排成断续环状。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
/p>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主治病证:
1.痈肿瘰疬,*蛇咬伤。
本品苦泄寒凉,能清热解*,凉血消痈,消肿散结,故常用本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汤外洗,治疗疮痈肿痛、瘰疬、痔疮、水火烫伤、*蛇咬伤等证,亦可配其他清热解*药同用。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本品苦寒入肝,镇惊息风,多与钩藤、全蝎、僵蚕、牛*等配伍,用治热病高热神昏,惊痫抽搐以及破伤风等。
3.热泻热痢。
本品既能清热解*、又能凉血止痢,且兼涩肠止泻之功,可单独制成片剂使用,治疗赤痢脓血,湿热泄泻可配银花炭、白头翁、秦皮及*连等同用。
4.血热出血。
本品苦而微寒,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止血,常与贯众、白茅根、大蓟、生地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能利湿,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无实火热*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者忌服。
相关阅读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重楼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紫花地丁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野菊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