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音》创作时代的背景是日本二战战败,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接管下的日本,从信吾家的日常中可以看到,在空中经常出现美国飞机在盘旋,这种日常氛围给人一种压抑、压迫、无力的感觉。有人说,国家不能自主,国民也无可奈何,正如文中的人物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样。
《山音》(日)川端康成
小说主要讲述形尾信吾一家人的故事,儿子的外遇,女儿的婚姻失败,人到老年竟对儿媳有了微妙的情感眷恋。文风一如既往美与哀并用,文字仿佛都披着既美又哀的色彩出现在眼前。
川端康成,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知名小说家。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小说《山音》最早发表于年9月,是以断断续续的形式分段发表的。《山音》与《千只鹤》在《读卖新闻》上,与大冈升平的《野火》、三岛由纪夫的《禁色》一起,被选为昭和二十六()年度最佳三杰作,并获得了昭和二十六年度艺术院奖。其后,昭和二十九()年,《山音》还获得了第七届野间文艺奖,并先后被译成英、法、意、俄、中、韩等国文字。有人说川端康成的文字犹如青花素瓦——素雅端庄,又有人说他的文字像磨砂玻璃——写意迷朦。在我看来,两者都有。
他主张追求新鲜事物,将旧事物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川端康成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善于用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人物与事物。他喜欢用细腻的描写方式描写人物的内心,强调直感和主观的作用。用唯美的语言来烘托环境。川端康成还善于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物、事物以及情感。他将日本传统文学和西方意识流结合起来,刻画人物的内心。
这是阅读川端康成的第三本作品,文风依然是淡淡的哀伤风格。在川端康成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他说:“在日语里,悲哀一词是与美相通的。”他在战后不久曾经表示,自己今后只能吟咏日本的悲哀了。
所谓“物哀”一词,本来含有深沉的感触、无名的伤感、多愁善感、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等等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无名会感受到当时社会渲染的一种氛围,一种压抑的、压迫的感觉。
物哀含以悲哀和同情作为主体。其重层思想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爱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事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次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美的动心。
山音是死亡的象征,信吾在听到山音后被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意识。信吾对死亡的恐惧,究其原因,除了人类本能的求生意识外,更重要的是,他舍不得离开儿媳菊子。嫁过来不到两年后儿子出轨,让信吾十分怜惜菊子,与菊子相处的时光使他分外觉得自己想变年轻。菊子对自己的公公是十分体贴且感激的,朝夕相处的时间中,出现了一种比亲情多一些的微妙情感。然而,一家人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她对信吾的体贴又关怀的亲情态度上,一直警醒地让信吾理智。
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一片萧条。川端康成说过:“日本的战败,我更切实地感到现在自己生活在日本的国土上了。以我的情况来说,比起政治上的愤慨来,我更多的是内心的哀伤。我的工作恐怕无法摆脱这种哀伤。”
在《山音》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借信吾一家,表达了对人生暮年死亡情结的体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