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顾工人发现一棵树不对劲,女记者爬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年,一个10多岁的少年拿着自己姓名一栏印着“黄树人”字样的身份证露出了笑容。

黄树人这个名字是他给自己起的。

半年多前这个男孩儿为大家发现时就住在树上,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寓意为“住在树上的人”。

黄树人身份证

在没有受到救助之前,黄树人的确就是一个生活在树上的人,他也因此有了一个“树屋少年”的称号。

一个身体正常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在树上生活呢?

当放下戒备之后,黄树人自己讲述道,他只记得很小的时候,他和爸爸妈妈走失了,然后一个阿姨带着他说要帮他找爸妈,后来他就到了一个新家。

听到这里,警察基本知道黄树人其实就是被人贩子拐卖来的。

但至于他为何后来成为一个在树上生活的人,黄树人断断续续用不太利索的语言讲述。

示例图

他的新家的“爸妈”对他并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在家里生活的不舒服,最后他逃出来了,从此以后他便过着流浪的生活。

其实黄树人在外面流浪已有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年一位水管工人无意间抬头看见了黄树人的房子,或许这个树屋少年的秘密还无法揭开。

年6月份,虽然还没到真正意义上的酷暑时节,但是福建地区的温度已经很高了。

刚忙完的水管工人李师傅和工友们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他们一回头看到旁边有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几个人也默契地立刻到大树下面乘凉。

示例图

可就在大树下唠家常的时候,听觉敏锐的李师傅听到树上有声音,刚开始李师傅还以为是树上有什么小动物,但抬头却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

声音来源于一个像是房子的东西,距离地面几米高。

李师傅在发现异常之后又继续向上望去,这个所谓的房子,其实就是用麻绳麻袋木棍还有一些塑料瓶等废品制成的,外面还包裹着一些像雨衣一样的布料。

看到这些李师傅连忙叫来工友一起“探索”这个奇怪的树屋,可就在他们在树下猜测木屋里会有什么时,里面突然有一个手伸出来拉上了树屋的“窗帘”。

树屋

很显然,这个房子的主人不欢迎他们的打扰,可里面有人这件事儿却也让李师傅和工友们为之一惊。

究竟什么人会住在树上呢?

透过繁茂的树叶,李师傅大概看到里面的人似乎年纪不大,发现了这种事儿总是要报警的。

随后李师傅便拨打了报警电话。

当警察闻讯赶来后,李师傅讲述了他所看到的情况,警察正商量着怎么和树屋里的人沟通,没想到对方却打开了树屋的门,只不过他并不是要接受警察的询问,而是把自己的门窗挡得更严了。

示例图

面对警察和围观群众,树屋中的人丝毫没有下来的意思。

而此时下面也聚集了不少媒体和记者,有一名女记者主动申请去和树屋里的人对话。

警察担心就会有什么危险,但是这位女记者还是表示她想试试。

在众人的帮助下,女记者终于缓慢的爬上了6米高的树冠,她头上就是那个由各种废品搭建的树屋。

因为听别人说,里面住的似乎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女记者温柔的开口对里面的人说道:孩子有什么事儿咱们下来说,我们都不是坏人。

或许是因为感受到了女记者没有什么攻击性,也或许是想到了自己的亲人,这个树屋中的少年居然真的把他的门开了一个缝。

透过这条缝,女记者看到这个树屋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还有类似家具的东西。

在树屋里面只有勉强够人佝偻的地方,很明显这个男孩就是把树屋当成了家。

当周边人听到有人在树上搭了个房子时也不免感到惊讶,他们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从来都不知道树上有人住。

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树屋

在女记者的进一步询问一下,树屋少年才难得的张开了嘴,但是他说话断断续续的,而且口音很重,听起来像贵州一带的。

当记者问到他在这里住了多久时,这个男孩磕磕巴巴的回答道“一年多了”。

当记者问到他怎么不回家时,男孩又说道:“不知道家在哪。”

听到这个孩子这样回答,女记者也不免的感到心酸,随后她又问到这个孩子,饿不饿肚子,可以带他去吃肯德基。

可是树屋少年却略带疑惑的问道:肯德基是什么?

示例图

树屋少年的这句疑问让大家意识到,他或许脱离社会许久了。

虽然说树屋少年和女记者有过几句对话,但他仍然没有从屋子里走出来的意思,渐渐的天色渐晚,围观的人群逐渐散去。

只有警察还留在原地,他们不能对这个树屋少年不管不顾,但是看到对方警惕的一面,警察也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只好在树下安静的等着。

就在一些民警都已经开始打盹的时候,突然树上掉落了三个装着塑料瓶子的大袋子,随后一个瘦小的身影敏捷的从树上跳下来。

示例图

原来这个男孩以为警察和观众都已经散去,他才从树屋里出来,没想到那些警察还等在原地,此时男孩儿有些慌乱,转过身就想继续往树上爬。

这时候警察连忙拉住他并劝告他,我们都是来帮你的,都不是坏人。

也许是因为此前和女记者的那几句攀谈让男孩放松了警惕,听到警察这样说这个少年确实没有再爬上树,不过他却拎起从树上拿下来的三个大袋子,转身就朝着一个地方走去。

看着瘦弱的身躯扛起三个都要比他还大的袋子,警察也曾想过上去帮忙,但男孩儿的防备心很强,只要有人过去,他便紧紧的握住袋子。

男孩与他的袋子

完全就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警察没办法,也只能安静的跟在他身后。

他们大概走了1公里的路程,男孩儿停在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用并不嘹亮的嗓子低声说了一句“卖废品”。

不过屋子里的女人还是闻讯走出来。

这个男孩虽然对别人都很冷漠,他和这个收废品的女人还算熟悉。

见此情况,警察认为也许能够从这个女人身上了解到关于男孩的一些信息,随后警察便亮明身份和这个女人聊了起来。

示例图

这个女人表示他和男孩其实不算多熟,不过这个男孩从一年前就经常来她这里卖废品。

她曾试图了解男孩身上的信息,但也仅知道他十五六岁,一个人流浪,看着男孩可怜,她每次都会给他多算一些钱。

男孩儿隔几天来一次,每次大概能卖三四十块钱,这或许就是他谋生的渠道。

看到有警察了解到这个男孩,收废品的女人也略带同情的说道“你们帮帮他吧,一个孩子怪可怜的”。

警察了解了情况后也安慰这个女人“没事儿,我们一定不会不管,你放心好了”。

示例图

和这个女人短暂的交谈再加上男孩自己透露的信息,警察大概了解了树屋少年的情况。

男孩十五六岁,多年前和父母走失后被人贩子拐走到了一户新家,但是新家的主人对他不好,男孩自己逃了出来,自此之后,他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那个树屋就是他给自己搭建的家。

了解了男孩的情况后,警察决定不能对他置之不理,随后他们试探性的问男孩能不能带他去吃饭和休息。

男孩虽然仍然表现的非常冷漠和警惕,但或许是听到吃饭的字眼让他有些动心,随后只见他木讷的点了点头同意了。

示例图

警察带着男孩来到了救助站,想着能让他得到救助站的帮助,可是救助站却表示他们不能接收无身份信息的人。

被救助站拒绝之后,警察把男孩带到了派出所,给他提供了洗漱用品,还给他买了鸡腿吃。

在外流浪这么长时间,男孩吃的东西基本都是花一点钱买来的或者是捡来的,鸡腿这种美食对他来说实在诱惑力太大。

没几秒钟,一个鸡腿就被他狼吞虎咽的吃进肚子里,就连骨头上粘连的那一丝丝肉男孩都不想浪费。

民警看到这种局面,也不由得感到鼻子一酸。

男孩儿吃饱了饭后,警察也给他找到了休息的地方,可是面对着比自己居住的树屋更好的休息条件,男孩还是无法安睡。

他紧紧的抱着自己的袋子,眼睛直直的盯着一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在讲什么,他自己也不肯说,不过只要有人靠近他,他就会更用力的抓紧手中的袋子,生怕被别人抢走。

虽然说男孩一直抱着警惕心没有睡着,但是到了深夜,累了一天的他还是控制不住的闭上了眼睛。

黄树人

第二天清晨,警察见男孩已经醒来便询问他昨天睡得怎么样,原本以为男孩会感到很满足,可他却表示:这不是他的家,他想回树上。

其实也不难理解,他在树上呆了那么久,那自然才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不管其他地方条件多好,对他来说都不能待的安心。

多年之后,黄树人再回忆起在树上的日子仍然颇为怀念,不过他也感慨那段时光确实很苦很累。

他非常感谢警察对他的救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他或许还漂泊在树上,还是那个树屋少年。

黄树人感谢警察

年6月16日,警察带着树屋少年来到了靖江福利院在这里,他们先是给这个看起来略显呆滞的孩子进行精神治疗。

医生在诊断结束后告诉警察,这个男孩患有严重的焦虑症,这有可能与他被拐卖后长期遭到殴打有关,再加上男孩一直独自生活,长期脱离社会没有社交能力。

如果任由他发展下去,事情可能会变得很严重。

了解了男孩的情况后,民警也与福利院商量了一番,他们决定让男孩留在福利院接受心理治疗。

示例图

刚开始进入福利院时,男孩还融入不到集体中,看着别人嬉笑玩闹,男孩虽然眼睛里充满了向往,但是他身体却又有本能的抗拒。

不过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安慰他:你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儿,你在这里也可以交朋友。

男孩似乎也被他这句话鼓励到了,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并点了点头。

此后5个多月的时间里,疗养院的治疗师们也不断帮男孩做各种康复训练,也会陪他聊天和他一起玩儿,没事他们还会一起去散步。

刚开始男孩儿显得内向收敛且羞涩,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心态和性格明显有了改变,治疗师们都表示:这个男孩变得越来越好了。

黄树人疗养院

后来男孩在疗养院的事儿也被媒体知道,有一名记者专门赶过来采访这个男孩。

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记者很难跟他前几个月所了解的“树屋少年”联系到一起,现在这个男孩脸上已经有了肉,眼神也不再那么空洞麻木,见到别人也会主动打招呼。

他对记者说到:你好,我叫黄树人。

护士满脸笑容的向记者解释道:黄树人这个名字是他自己起的。

随后记者问到他这里的生活,黄树人也表示他吃睡都很好还交了不少朋友。

当记者问到他还想再回到树屋时吗?黄树人愣了一下,然后使劲摇了摇头。

这和他当时在派出所一心要回“家”的样子判若两人。

黄树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年12月份,黄树人已经回到了救助站。

这一次他办理了身份证,已经有了身份信息,而且性格也变得正常。

救助站在接收了黄树人之后,给他安排了很多课程。

后来有警察再去探望黄树人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黄树人的手很巧,做手工方面很厉害。

民警点了点头:是啊,当初他都能用废品搭建出一个树屋呢!

年过完元宵节,黄树人被救助站安排到一家鞋业公司工作。

黄树人

在这里他可以用自己的巧手完成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有时间了,他也会回到福利院或者救助站再帮帮忙。

对于当年的救助,黄树人一直非常感激,如果不是大家出手相助,也许他还是那个只知道一个人躲在树屋里拒不见人的少年。

年时,警察又找到黄树人去了解他的近况,当初的那个瘦猴子般的小男孩现在完全长成了大人的模样,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似乎也在告诉大家:这些年他过得很好。

如今的黄树人虽仍然没有找到他的亲人,但是他却靠着自己的双手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不用再靠拾荒为生了,最重要的是他真正融入到了社会,这也将是他迈向美好生活的开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