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选边站到逢中必反,美国会和中国 [复制链接]

1#

年7月13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美国对中国南海主张的立场》(U.S.PositiononMaritimeClaimsintheSouthChinaSea)的文件,全面否定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利。

一时似乎黑云压顶,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美国的南海“准冲突宣言”。那么,以这个声明为起点,美国南海政策这些年究竟变了多少?又有哪些影响?

变化

这份文件发布之前,美国国务院就进行了舆论的造势,着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但就其内容而言,老调重谈和无病呻吟的成分居多,很大程度上不过是重述美国的已有政策。

年初,美国官员开始公开质疑中国南海“断续线”主张,实际上已经是在海域划界争议问题上“选边站”;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出炉,美国即要求中国承认裁决结果,其长期的观点和诉求是,中国“断续线”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包括太平岛在内的任何南沙岛礁都不能主张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部分美国所认为的低潮高地如美济礁和仁爱礁不能主张任何海洋权利,反对中国拥有这些地物的主权。

在年发生的中越万安滩对峙事件和中印尼纳土纳事件中,美国也多次发表声明,反对中国在这些区域的海洋主张。

△年7月初,中国勘探船“海洋地质8号”在数艘海警船保护下,进入万安滩附近水域勘探,越南海警派出大批船只赶赴现场,试图干扰中国船只作业,“对峙”由此形成。图为“海洋地质8号”在大型渔船的护卫下进行作业。

美国的这次立场文件相当于是以前南海立场的集大成者,它首次全面系统地明确反对中国在中沙和南沙的大部分海洋主张。

美国宣称中国在黄岩岛、美济礁、仁爱礁、万安滩、南北康暗沙及纳土纳群岛海域侵犯了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海洋权益。

9年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立场不断发生变化,从“相对中立”到“选边站”,从“选边站”到直接制造争议和摩擦,其内涵和指导精神至少从年以来就是一致的,就是明确反对中国在南沙拥有除部分岛礁12海里以外的任何权利声索。

美国虽然还没有在它所认为的高潮高地主权问题上“选边站”,但已明确反对任何基于其所认为的低潮高地或水下地物进行主权和海域声索。

第二个变化是,美国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南海的一些地物进行了单方面裁定,直接否定了中国在万安滩、南北康暗沙和曾母暗沙的主权。

要知道,即便是“南海仲裁案”也没有涉及这些地物,美国的做法实际上是要自己当法官,自己做世界警察。

第三个变化是长线趋势,即专业性下降。美国南海政策在奥巴马时期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即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选边站”,但在岛礁主权争议上保持“中立”,这种立场基本被特朗普政府继承。

只不过,奥巴马政府推崇“软实力”,讲究逻辑自洽,而特朗普政府很多时候是“为了反华而反华”,吃相较为难看,声明遣词造句非常粗糙。

如,美国竟然认为中国9年才提出了南海“断续线”主张,对历史知之甚少;再如,中国的主张“unlawful”(非法)这个词就是美国本届政府经常用的词,可是作为主权国家,美国有何权力去判断另外一个主权国家的主张是合法还是非法?

影响

中美南海战略竞争已经是个大趋势。自9年以来,美国就不断强化政治、军事、外交和舆论等各方面的手段和压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迟滞中国的海上崛起。只要中国保持崛起的势头,美国的打压就不会停止。

在美国本届政府治下,国务院士气低迷、资源有限,相较国防部和军方在南海问题上没有多少工具和抓手,于是频繁发声明及喊话也就成了其影响该地区事务的主要手段。此次借所谓“南海仲裁案”四周年进一步搞事情,无法非是想制造国际话题,展示下自己的存在。

美国的这份文件自然会恶化本已十分困难的中美关系,让中国切身感受到美国正在南海建立排挤中国的秩序。

除了要防止中国控制南海,美国还会尽可能地不让中国使用南海。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南海的通道对中国而言生死攸关,美国的做法不仅仅会影响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和资源,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整体安危。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夸大这份文件对于地区形势的影响。有没有它,中美在南海的竞争与摩擦都会不断加剧,它对整个进程的影响并不大。

南海其他声索方估计也会对美国“强出头”的做法五味杂陈。

一方面,它们对中国的海上崛起感到担心,希望美国能对中国进行一定的制衡;但另一方面,除了个别国家外,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边站”,对卷入中美竞争十分警惕。

这些国家也不可能天真地认为,美国主动为其“出头”是真正关心国际法和它们的利益。即便强大如美国,凭着一份文件就想搅动南海局势,预计也很困难。

总的来看,这份文件用心良苦,但影响有限,除了进一步无端刺激中国外,目前看不到有其他实质性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