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清明节了,但是多地却陆续发出了预警,不仅有强降雨、大风,有些地方还会出现冰雹天气。这真的是应验了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4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而且今年很多地方的清明节就要“泡汤”了,那清明节是下雨好,还是天晴好呢?我们来看看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怎么说的。
我们先来看看清明节前后这几天的天气情况吧,中央气象局所发布的消息称,自从4月2人开始,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了。
其中在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雨,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雨夹雪的天气。
比如在今天早上青海东北部、甘肃南部部分地区积雪深度2~8厘米,局地超过10厘米,可见降雪还是比较大的。
而在陕西中部、山西西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中部、安徽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另外在贵州北部、湖南、湖北西部等局地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本轮雨雪天气也将进入到最强时段,其中内蒙古、河北西北部、新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将继续有大到暴雪,而局部地区甚至还有大暴雪;
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11省(区)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雨量普遍可达大雨或暴雨级别,并且在上述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在今天早上,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马上就要清明节了,由此可见,今年多个地方的清明节是要“泡汤”了。那清明节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
①清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对于秀才来说,如果能中举人,那是天大的喜事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读过鲁迅先生的《范进中举》。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清明节当天也下雨了,这个也是天大的喜讯,对于农民来说就像是种了举人一样开心,当然了这是夸张的说法,凸显出农民对清明节气下雨的渴望。
这是因为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很多的农作物生长也迎来了旺季,这个时候气温也上升一些了,对水分的蒸发作用更强了。
再加上植物生长也是需要水分的,因此清明节期间下雨了,无论是对播种的农作物,还是没有播种的农作物都是有利的。而农作物生长旺盛,就为后面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②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这也是以清明节预测后面粮食收成的一句农谚,它的意思是说在清明节的时候,如果当天下起了小雨,那么后面的高粱等粮食作物就会迎来丰收,一株高粱就能收获一升。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也凸显出了清明节的时候下雨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清明雨见雪,好风好年景”、“清明桃花雪,三春地生金”,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就是在清明节期间如果还下雨、下雪,那就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当年好年景。
不过,在有些地方则有相反的说法,认为清明节天晴才好,比如农谚“不怕清明晴,就怕谷雨淋”,或者是“清明要明,谷雨要淋”,还有“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等说法。
它们的意思都是说清明节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而清明节是晴天则是好兆头,预示着后面的天气风调雨顺的。
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说法,是因为在我国的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也有很大的差别,像南方地区到了清明节的时候,一般雨水是比较充足的,自然认为清明节天晴才好,这样既方便了扫墓,也方便春播和春种。
可是在北方地区雨水比较稀缺,到了春天容易出现春旱,这个时候下雨,就算是下雪也是好兆头,因为雪水融化了就能缓解旱情,并且雨雪会给土壤带来墒情,也就为高产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它也对春播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当地的农民就期盼清明节下雨了。
不过今年的清明这一轮降雨过程可不寻常,其降雨量是非常大的,并且还伴随着雷雨大风天气,在部分地区会有暴雪、冰雹出现,在有些山区还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有些人会出去扫墓,就要注意防范降水、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强降水对春耕春播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