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年朱德的故事除夕被地主逼着搬家吴宫楚 [复制链接]

1#

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年朱德回到家乡仪陇

1

朱德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家里是世代为地主耕种的佃农。朱德的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6男2女,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佃农家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尽管朱德一家人辛勤耕作,可是到头来仍然没有一间房是自己的,也没有一陇地是自己的,一年到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

由于世代贫困,朱德家几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饱受了没有文化的痛苦和灾难。于是,年,朱德6岁时,老人把朱德和他两个哥哥一起送到本姓家族办的私塾就读,教他们的塾师是朱德的远房堂叔朱世秦。

朱世秦按照朱德的排行给他取名为“朱代珍”,当时在这个私塾读书的全都是农家子弟,朱德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但他特别聪明好学,学会的字最多,深受塾师朱世秦的喜爱。

在这个私塾读了一年,朱世秦觉得自己教不出什么了,朱德3兄弟就到丁家财主的私塾去读书。这个先生是个秀才,知识广博,对每个字、词、句都能解释得非常清楚。朱德深知这是家里人花钱让他读书,学习就更加勤奋刻苦了。

在丁家私塾读书的,大多是来自地主或有钱人家的少爷,朱家3兄弟在这里自然得不到什么好的待遇,他们被安排坐在光线最暗的地方。那些少爷们压根瞧不起朱家3兄弟,经常故意起绰号羞辱他们,朱德3兄弟怎么抗争,先生也不敢得罪那些少爷,反倒是朱家3兄弟经常受训斥、被打手心。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

一天,朱德从自己家树上摘了个梨带到私塾,被那些少爷们看到了,他们一把抢走朱德的梨,还恶语伤人,羞辱朱德说,梨是给人吃的,哪见过“猪”(朱)吃梨的!朱德气愤之下就和他们理论。

这下更惹毛了这些少爷们,他们一拥而上,对朱德一番拳打脚踢。朱德大哥上前阻止,也被他们一顿拳脚围攻,朱家3兄弟气极了,联手奋起反抗。这些少爷虽然人多,但他们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少爷,哪里是朱家3兄弟的对手。

这时候先生来了,朱家3兄弟被先生制止了,还被罚站。朱德3兄弟虽然觉得先生处理不公,但他们也理解先生受雇于人,他也有难处。

事后,先生语重心长地劝慰朱德3兄弟,你们要学会忍耐,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们在丁家私塾读书,不忍,怎么读得下去?同时还激励他们要刻苦用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能吃得下常人吃不下的苦,受得了常人受不了的气,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朱德把先生这些的话牢牢刻在心里。

后来,朱家实在负担不起3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于是让朱德2个哥哥回家种地了,朱德因为年幼,他又过继给了伯父,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此后,朱德在丁家私塾又读了2年。

朱德这时候除了读完了四书等传统典籍,还学会了作对联,他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佃农家的孩子不但会种田,读书也比周围所有人都读得好、读得多!就连先生私底下也感叹:朱代珍这孩子读书这么用功,将来肯定有出息!

朱德

3

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朱德家已经没有能力交纳地主的加租,地主的管家就在除夕那天凶神恶煞地闯进朱德家,恶狠狠地说,我们老爷交代了,你家欠下的租,新账老账一起算,连本带利,分文不能少,就是卖儿卖女也得结清了!

朱家人一听,犹如晴天霹雳,老祖父气愤地说,你家老爷也太狠毒了,回去告诉你家老爷,今年要租子没有,要命有一条!说完就火气攻心,摔倒在地,气晕过去了。

管家见状,只得收场,临出门前撂下一句话,你装死也没有用,年前如果交不了租子,你们就别想过年了,不信走着瞧吧!

这时候屋外飘起了鹅毛大雪,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阵鞭炮声,那是地主家在欢度除夕。而朱德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盆旁,默默无语,在痛苦中度过这难捱的除夕。

没过多久,地主的管家提着灯笼、带着打手再次闯进朱家,要给朱家最后通牒:你们给我好好听着!老爷说了,你们家欠的租债一定得还清,你家租的田全部收回,我们已经另外招租了,限你们明天就搬出这里!

朱家人一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可是没办法,大年初一,朱德的祖父和父亲等人不得不冒着雨雪,四处求拜佃主,租房租田,不然全家人就会眼睁睁饿死了。晚上地主家孩子玩灯笼、放鞭炮,而朱德和兄弟们却只能围坐在长辈身边,听大人们讨论来年的生计。

朱德旧居陈列馆

4

全家人商量到半夜,实在无法可想,最后决定只能向别人借钱赎回祖屋,把大家庭拆分为两处,各自谋生。于是,朱德的父母带着孩子们迁居陈家湾,朱德则跟随伯父母、祖父母和2个叔叔迁回朱家大湾,在老祖屋附近租佃土地。

一个和美的大家庭迫于生计不得不拆分两处,一家人抱头痛哭,朱德含着热泪惜别了慈爱的母亲和兄弟们,离别了他生活了9年的小山村。少年时的这段悲惨经历,深深刺痛了朱德的心,也启发了他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他下定决心要寻找新的出路。

朱德跟随伯父移居朱家大湾后,颇有远见的伯父把他送进距大湾8里地的一家私塾继续读书,在这里,朱德断断续续读了8年书。这个私塾的先生是一位有见地,也有骨气的知识分子。

先生给朱德起了个学名“玉阶”,以此激励朱德,要他用功读书,像白玉那样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朱德当即向先生表示,决不辜负先生的厚望!

这位先生在朱德眼里,是一个对外部世界颇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也是一个反对清朝愚昧统治、朝气蓬勃的评论家。先生对封建统治者的抗争意识,以及图谋变法革新的维新思想,对朱德产生了重大影响,把朱德引上了民主主义道路。后来,朱德一直都把这位先生看作是自己思想上的启蒙老师。

少年朱德在这位先生的启蒙和指引下,知道了许多大山以外的事情,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内心萌发出了要拯救中华民族的强烈爱国意识。少年朱德,正像一直拉满弓的箭,蓄势待发,随时要飞出这个小山村,到更广博的世界里去努力拼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